
黑龍江日報1月15日訊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主動對接新一輪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和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為響應黨中央、國務院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的重要舉措,黑龍江自貿區建設同時開展與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正逢其時,無論是對本省經濟發展,還是對國家整體經濟都具有創新性的作用,對國家『飛地經濟』經驗創造,具有全局性意義。
建議黑龍江自貿區哈爾濱片區內的深圳(哈爾濱)產業園區,作為深哈合作首個『飛地經濟』項目,也是黑龍江建設大灣區飛地先行先試項目,積極為本地建設大灣區飛地積累經驗,奠定基礎。黑龍江應充分發揮作為老工業基地的優勢,增加合作的誘因,同時要解放思想,放手引入大灣區管理機制。深哈飛地項目將深圳的政策體系、深圳理念等『帶土移植』到園區建設。
明確『飛地經濟』合作與分享機制,建議建立財稅分成、利益共享機制,利益分享期不少於10年。全部稅收收入,包括項目建設、土地使用等繳納的稅款由飛入地稅務機關負責征管,按屬地原則就地繳庫,利益分享期內按約定返還飛出地。GDP、就業等相關統計指標實行屬地化統計,由飛入地政府統計部門負責統計,在利益分享期內全額計入飛入地,同時,按利益分享比例以標注形式計入飛出地,供考核時使用。
在深圳與汕尾飛地合作中,改變慣有的兩地共管模式,在不改變深汕土地行政屬地所有權的基礎上,汕尾讓渡管理權,交由深圳一方全權管理。這種全國獨創的飛地模式也可由黑龍江省借鑒,不求所屬,但求有用,充分發揮大灣區的自主性,通過謀求大灣區基礎設施、公共配套和主導產業的打造,從而獲得發展紅利。
建設溝通南北的人力資源市場和人纔培養基地。建議在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提高對粵港澳及國際人纔吸引力等方面,給予政策上的扶持和條件上的創造,建立健全專業化、信息化、產業化的人力資源服務體系,提昇人力資源開發配置水平。
建議兩省技工院校開展對口合作,立足各自優勢,通過合作辦學、共建專業、並購重組等方式,在對口合作中補短板、強優勢,實現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