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16日訊 『像愛護眼睛一樣』『原生態優勢』『綠色底色』……成為兩會上代表委員熱議的高頻詞。他們從提高全民執行預案意識應對重污染天氣、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十六連豐背後的淨土支持等角度說開去,提出了寶貴的建設性意見。
綠色底色是基礎,保護最寶貴的原生態優勢是路徑,『像愛護眼睛一樣』是決心和情懷。
大森林、大草原、大濕地、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黑龍江的原生態資源可謂得天獨厚,把『原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是龍江厚積薄發的基礎。
綠色是根,綠色是金,綠色是魂。黑龍江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就在於綠色。建設生態強省必然以綠色為底色;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就是把綠色築牢築實;把冷資源變成熱經濟,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保障;鄉村振興,就要推進鄉村生態振興;寒地黑土、綠色有機、非轉基因三張牌,牌面必是綠色的;綠水青山的生態環境,還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工作報告》中,綠色發展理念浸潤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原生態資源只利用不保護,坐吃山空不行;如果單單守著綠水青山,不會科學利用,不善永續利用,也換不來金山銀山。對此,我省提出了清晰的發展方向。除了重點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之外,在促進服務消費提質擴容、紮實推動鄉村振興和生態建設等方面,也進行了全方位的政策安排。只要我們紮實執行,生態環境的價值,既可以成為可變現的資源價值、可供消費的使用價值,也可以豐富生態資產,為永續發展預留更大可能,創造買不來、借不到的綠色財富。
生態文明建設具有緊迫性、長期性和艱巨性,不僅需要科學理性的政策安排,更需要注入『像保護眼睛一樣』的情懷。大自然可以靜待花開,我們防治霧霾不能僅靠『等風來』『等雪來』,而是要以主動性和創造性解決突出問題,守護好綿延後世的綠色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