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17日訊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國家試點城市和縣(市)建成緊密型醫聯體。在推進分級診療制度的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角色——鄉村醫生,他們是我國縣鄉村三級醫療體系中最基層的『健康守門人』,長期紮根農村,為守護農民健康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長期以來,執業資格、資質認定以及退休養老待遇等問題,一直困擾著鄉村醫生群體,讓鄉村醫生隊伍日漸萎縮。怎樣讓鄉村醫生留得下、做得好?記者采訪了來自我省醫療衛生領域的代表、委員,請他們為留住鄉村醫生『支招』。
基層『健康守門人』不可或缺
作為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保障農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鄉村醫生的作用不可忽視。省政協委員孫世曉認為,鄉村醫生特別是定向培養的鄉村全科醫生是我省醫療人纔隊伍重要組成部分,應對鄉村醫生群體高度重視、特殊關愛。這個特殊的醫生群體直接為農村鄉鎮人口提供最基本的保健和健康服務,他們的發展壯大對健康龍江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孫世曉在下鄉送醫過程中,發現目前鄉村醫療服務機構中存在人纔短缺的問題。他認為,解決鄉村醫療人纔短缺問題,有助於降低城市、城鎮中心醫院的就醫壓力,也會大大降低農村人口就醫成本,更有助於幫助解決農村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問題。『留住鄉村醫生,既要依靠體制機制等「硬環境」,還要靠「軟環境」,讓他們感受到鄉村各級單位對他們的重視與關愛,達到拴心留人的目的。』孫世曉說。
提高待遇夯實基層醫療衛生網底
省人大代表高廣生說,近些年國家和我省高度重視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出臺各類文件針對鄉村醫生補償待遇問題予以規定,省衛健委也采用不同方式加大對鄉村醫生的培訓力度,提高他們的診療技術水平。目前國家已出臺針對鄉村醫生的獨立考試制度,逐漸解決鄉村醫生資質身份問題。
高廣生建議,繼續加大培訓力度和培訓經費投入,鼓勵更多鄉村醫生參加考試考核,采用『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方式將獲得助理全科醫生以上資質的鄉村醫生並入鄉鎮衛生院管理,從根本上解決村醫的身份、資質、補償、退養問題,按新出臺的《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的要求解決好村醫的養老問題,提高村醫的待遇,減少村醫的流失,夯實農村基層醫療衛生網底。
提供發展空間吸引年輕力量加入
『老百姓在基層醫療機構看不看得好病,關鍵在鄉村醫生隊伍。』省政協委員高峰建議,應加強基層醫療機構硬件設施建設,加大人纔交流力度,把鄉村醫生並入鄉鎮衛生院的編制,提高村醫福利待遇。
省人大代表暴福生認為,需要建立良好的鄉村醫生交流培訓機制,在職業培訓、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鄉村醫生一定傾斜,讓年輕醫生能看到未來的希望,吸引年輕力量加入鄉村醫生隊伍。改革全科醫生培養模式,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讓鄉村醫生有更好的發展空間,比如為鄉村醫生提供更多到縣醫院、省城醫院交流與學習的機會,為他們提供更多、更好的臨床實踐平臺和技術培訓平臺。好的人纔機制,能吸引更多年輕醫生來到基層,纔能讓優質的醫療資源『下沈』下去。
會外連線
一名村醫的心聲
鄉村醫生王紅雨從事村醫這個職業已有20餘年了。20年來,他用一己之力守護著鐵力市鐵力鎮山頭村所有村民們的健康。王紅雨認為,若想留下『健康守門人』,不僅需要提高待遇,還需要在發展醫聯體過程中,將鄉村醫生納入鄉鎮衛生院編制,明確村醫的身份,加快解決鄉村醫生養老保險問題,調動村醫工作積極性。
王紅雨認為,要想提高鄉村醫生的服務質量,首先要針對現有服務內容進行規范培訓,支持村醫考取國家執業醫師證,爭取鄉村醫生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能夠獲得參加執業醫師考試的資格。發展醫聯體過程中,嚴格執行分級診療制度,讓鄉村醫生能治療的患者回轉到村衛生所,充分發揮村醫職能。村醫身份明確,待遇提高,老有所養,有職業前景,纔能夠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鄉村醫生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