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月21日訊 哈市人大代表李虹建議,解決『黑救護車』問題不能僅靠打擊,關鍵要准確地把握城市的新需求趨向,建立非急救醫療轉運平臺,為行動不便的患者提供服務。
據李虹代表介紹,有兩種情況亟待非急救醫療護送轉運服務,一是本市行政區域內及跨市、跨省的非急救長途轉診轉院患者,放棄治療出院患者等,其不需要實施急救措施,但需要配備醫務人員、急救藥械、搬運工具,實施簡單照護、搬運的醫療護送轉運;二是醫療延伸助行轉運服務,包括在醫院獲得有效救治後,治愈(好轉)出院或轉至社區醫院、康復醫院等接續性醫療機構進一步恢復、康復的行動不便患者。
據統計,2019年全市急救中心接聽醫療救護求助電話27.5萬人次,救護車出診11萬餘次,而全市急救中心配備救護車92輛,急救人員440名。哈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任務本身已經非常繁重,普遍存在救護車短缺、急救服務半徑大、醫護人員工作量大等問題,無法滿足市民非急救轉運需求。『黑救護車』就是在醫療資源與患者供需極其緊張的情況下,催生出來的非法形式。
李虹代表建議,整合公立醫院等醫療機構閑置車輛,建立哈爾濱市非急救轉運平臺,將護送服務與互聯網的先進優勢結合,建立非急救轉運呼叫中心,利用移動互聯網平臺、呼叫中心系統,公布統一的服務電話號碼,由平臺統一調度呼叫非急救轉運服務的專業車輛提供服務,或由醫療機構向平臺申請為該院有需求的患者提供轉運服務。開放醫療轉運市場,讓有閑置轉運資源的醫療機構進入醫療轉運領域,減輕醫院成本壓力,從根源上解決長期以來體弱、行動不便患者轉院、出院的難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