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來襲,如何正確做好個人防護是市民非常關心的問題。最近這些天,有關口罩的話題引發關注。記者走訪哈市多家藥店發現,很多藥店口罩已經斷貨,一次性醫用口罩、棉布口罩、海綿口罩等,都被市民搶購。有商家坦言,最近這幾天賣的口罩比一年的銷售量還多。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市民們如何選擇口罩,怎麼正確佩戴呢?記者就此采訪了哈市一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那琳琳以及哈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的專家。

冬季傳染病高發時,戴口罩既是保護自己不被別人感染,也是當自己有了呼吸道癥狀時保護身邊人的有效措施,就好像是給自己的呼吸系統設置一道『過濾屏障』。
在什麼情況下應該佩戴口罩?
去醫院看病的時候。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時候。
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時期,需要在相對密閉的或人多的空間中停留較長時間時。
如果在一個辦公室或一個學校班級內,有同事或同學感冒的時候。
患者與人近距離接觸時。
戴哪種口罩纔對?
據介紹,市面上常見的口罩可以分為三類:
醫用外科口罩,可以阻擋70%的細菌;
醫用防護口罩(N95口罩),可以阻擋95%的細菌;
普通棉紗口罩,只能阻擋36%的細菌。
專家表示,市民如果是去公共場所、不與病人接觸,佩戴醫用外科口罩足以,不必過度防護,但如果有機會接觸病人,則要佩戴N95口罩。像一些紙口罩、活性炭口罩、棉布口罩、海綿口罩,因為材質不夠致密,預防感染的效果有限,非首選項。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表示,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戴口罩是有用的。但預防時不一定非要戴N95口罩,普通(外科)口罩也可以阻擋大部分粘在飛沫上的病毒進入呼吸道。
如何正確佩戴口罩?
(1)醫用外科口罩
醫用外科口罩有三層,從外到內分別是防水層、過濾層、舒適層。舒適層是一層無紡布,佩戴時白色的無紡布朝內,藍色的防水層朝外,有金屬片的一邊朝上,不要戴反,橡皮筋掛上雙耳後捏緊金屬片和鼻子貼合,撫平兩頰,使口罩和面部之間盡量不留縫隙。
醫用外科口罩佩戴方法
第一步:洗手,最好使用肥皂或消毒劑
第二步:確認內外,鼻梁片外露部分朝外,有金屬條的一端朝上。
第三步:用雙手緊壓鼻梁兩側的金屬條,使口罩上端緊貼鼻梁,然後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褶皺,更好覆蓋鼻子、嘴巴。
(2)醫用防護口罩(N95口罩)
常用的N95口罩分為兩種:
一種是防生物口罩(藍綠色),型號1860或9132;
一種是防塵口罩(白色),型號8210。
市民在購買時應選擇防生物的醫用防護口罩。
醫用防護口罩(N95口罩)佩戴方法
第一步:向兩邊拉開口罩,使鼻夾位於口罩上方
第二步:用口罩抵住下巴,戴上口罩
第三步:將耳帶拉至耳後,調整耳帶至舒適
第四步:雙手按壓鼻夾,使鼻夾形狀和鼻梁貼合
第五步:檢查密合性
戴口罩要注意哪些問題?
應先洗手,再佩戴口罩。
佩戴口罩之後,盡量不要觸摸口罩。如果必須觸摸,則在觸摸前和觸摸後都要記得洗手。
摘口罩的時候,盡量不要觸摸口罩的外側,摘下口罩後記得立即洗手。一次性醫用口罩盡量不要重復使用。
口罩最好每隔2-4小時更換一次
當口罩受潮或被分泌物污染,應及時丟棄,更換新的清潔且乾燥的口罩。
一次性口罩在每次使用後,應丟棄並在取下後立即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