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29日訊 隨著黑龍江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旅游區、文化娛樂場所相繼關閉,飯店也取消了聚集性宴席。現在很多人悶在家裡,看到每天全國確診病例在增加,變得焦慮不安,有人甚至產生了恐懼心理,乾脆閉門不出。
29日,黑龍江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了關於我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情況第二場新聞發布會。會上,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心理與行為研究中心主任楊艷傑在答記者問時建議,要適當活動和外出、作息規律、減少刷手機的時間,更重要的是要堅定信心。
楊艷傑說,面對疫情,現在人們有兩種極端心理,一種是過度恐慌,另一種是過於淡定。過於恐慌的從除夕開始就閉門不出,認為『空氣中都是病毒』。其實這是對病毒不夠了解造成的過度恐慌。病毒的傳播需要宿主,在空氣中沒有宿主不會一直存活,所以不存在『空氣中都是病毒』。這種因為恐慌帶來的過度自我封閉,會讓人情緒低落、焦躁,長期這種負面情緒也會讓人免疫力下降,就算不出門不會被傳染新型冠狀病毒,也容易因為免疫力下降引發其他疾病。
過於淡定的出門不戴口罩,不相信『我會那麼倒霉』,堅信『被傳染比被雷劈的概率還小』。面對疫情沒有必要恐慌,但也不可以太大意。按照現有研究成果來看,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有較長的潛伏期,潛伏期可能傳染,需要阻斷傳染途徑。
所以出門到公共場所去,戴口罩是必須的,還有洗手、不吃野味生食、家中消毒,這些主流媒體反復宣傳的基本防護措施,可以有效阻斷傳染途徑,防止疫情擴散。
面對意外到來的『超長假期』,我們要怎樣科學健康地度過?
楊艷傑建議,要適當活動和外出、作息規律、減少刷手機的時間,更重要的是要堅定信心。
感到自己情緒過度焦慮、易怒,不知所措時,可通過練習呼吸放松等身心調節方法,穩定焦慮、緊張、恐慌情緒。人不能離開社會、斷絕溝通,要時常通過電話聊天、寫日記、網絡社交媒體等途徑增強聯系,獲得來自家人與好友的支持。在當地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外出散步,呼吸新鮮空氣。每天保證有充足的睡眠。不出門也可以在家做瑜伽、力量訓練等運動,增強機體代謝水平,改善情緒,提高自身免疫力。在『超長假期』裡還可以為自己設定一些小目標,比如閱讀一些圖書、做一些手工,學做兩道美食等,讓生活變得更加多彩而有意義。
帶著過度悲觀的情緒去大量閱讀負面報道,容易陷入不合理認知與恐慌情緒之中。
要轉變認知,既看到疫情嚴重的一面,同時更要看到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眾志成城,醫務人員堅守崗位的一面。理性獲取政府發布的官方信息,不信謠、不傳謠。堅定信心,相信我們一定能戰勝疫情,這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