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第二場新聞發布會 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之戰
2020-01-30 07:08: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趙一諾 孫思琪 吳玉璽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月29日訊 29日下午3時,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第二場新聞發布會,邀請省財政廳副廳長高大偉、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韓岩、省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處二級調研員趙昱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孫巍和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心理與行為研究中心主任楊艷傑,就我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情況進行通報和介紹,並回答媒體和公眾關注的問題。

  省市共防執行『2+2』策略

  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1月28日0~24時,全省13地市報告新增確診病例7例,哈爾濱1例,齊齊哈爾1例,佳木斯4例,雞西1例;新增重癥病例1例,為大慶市病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45例。我省決定對所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疑似患者和確診患者進行相對集中收治。在哈爾濱市,實施省市共同防控,執行『2+2』策略。

  截至1月28日24時,我省累計報告確診病例37例,累計重癥病例4例,累計死亡病例1例,暫無治愈出院病例。36例住院治療的確診病例中,哈爾濱市傳染病院收治10例,黑龍江省醫院收治1例,齊齊哈爾傳染病醫院收治3例,牡丹江市第二醫院收治1例,大慶市第二醫院收治5例,佳木斯市傳染病院收治5例,雞西市傳染病院收治1例,雙鴨山市人民醫院收治1例,七臺河市人民醫院收治1例,綏化市第一醫院收治7例,勃利縣人民醫院收治1例。4例重癥病例分別收治在牡丹江市第二醫院1例,大慶市第二醫院1例,綏化市第一醫院2例。全省現有疑似病例87例。分別是哈爾濱48例,齊齊哈爾3例,牡丹江4例,大慶12例,雞西4例,雙鴨山1例,伊春2例,七臺河3例,鶴崗1例,綏化8例,大興安嶺1例。目前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978人,已解除醫學觀察165人,813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根據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進展情況,按照『集中患者、集中資源、集中專家、集中收治』治療原則,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決定對所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疑似患者和確診患者進行相對集中收治。

  在哈爾濱,實施省市共同防控,執行『2+2』策略,即兩所定點醫院+兩所後備收治醫院。前一個『2』是確定黑龍江省傳染病院和哈爾濱市傳染病院為哈爾濱定點收治醫院。省傳染病院全部騰空後可提供病房306間,可收治疑似患者239人或確診患者560人,哈爾濱市傳染病院全部騰空後可提供病房122間,可收治疑似患者120人或確診患者240人。

  後一個『2』是確定省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南院和哈爾濱市胸科醫院為省級和哈爾濱市後備收治醫院。如果疫情持續發展,患者數量持續增長,將迅速啟動後備收治醫院接收確診患者。啟動後省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南院可收治500名確診患者,哈爾濱市胸科醫院可收治102名確診患者。省衛生健康委還將指導其它各地市將所有疑似患者和確診患者在本地定點醫院集中收治,進一步做好救治工作,提昇救治能力,盡全力降低患者死亡率。

  勤洗手與戴口罩一樣重要

  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孫巍就口罩選擇、佩戴和脫下以及廢棄口罩處理等問題進行了回答。他說,目前在市場上能看到的口罩類型主要有醫用防護口罩(例如N95口罩)、醫用外科口罩、普通級別的一次性醫用口罩等。我們日常防護選擇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就可以。N95口罩的防病效果更好,但透氣性差,呼吸阻力較大。不管是哪種類型的口罩,需要定期更換,最好每隔4小時更換一次。

  如何正確佩戴口罩?『口罩要分清內外、上下。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深色面朝外,淺色面朝內,有金屬條(鼻夾)一端是上方。在佩戴口罩時要將折面完全展開,將口、鼻、下頜完全包住,盡量收緊口罩的松緊帶,壓緊鼻兩側的鋁片,以減少四周的泄漏,且最好緩慢呼吸。』孫巍邊說邊演示。

  他強調,勤洗手與戴口罩一樣重要。戴口罩前、摘口罩後、處理完口罩,都需要洗手。他說,戴口罩的過程中要避免手接觸口罩內面,盡可能降低口罩被污染的可能。專家建議,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最佳方法之一是經常用肥皂、洗手液等洗手至少20秒。

  此外,他介紹說,在處置使用後的口罩時要注意,普通人在無發熱、咳嗽等癥狀情況下,使用後的口罩按有害垃圾處理;感冒發燒、流鼻涕、打噴嚏等癥狀的患者到醫院就醫時,可將使用過的口罩扔到醫院內的黃色醫療垃圾回收專用的垃圾桶,專門處理。

  加強監管保證物價平穩

  口罩、消毒水價格穩不穩?肉價、菜價還漲不漲?野生動物和活禽會不會出現在我省市場?發布會上,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韓岩一一解答群眾關心的問題。

  『從前段時間檢查情況看,相關商品的價格總體平穩。下一步,將持續加強價格監管,對口罩、消毒液等防控用品價格加大檢查力度和頻次,實行每日一查,做到全覆蓋、不間斷,線下線上同步。』韓岩說。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後,省市場監管局從20日起就開始關注口罩、消毒液等相關防控用品購買量大增現象,全面加強價格監管,對全省所有藥店進行『拉網式』、不間斷、全覆蓋地監督檢查,重點查處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坐地起價等違法行為。截至29日中午,已經對14041家藥店等經營單位的價格、庫存、經銷記錄進行了檢查。對明碼標價不規范的64家藥店,當場責令改正,立案查處口罩違法案件32起。

  對於肉蛋菜等基本生活物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也將繼續加強價格監管,嚴厲打擊借疫情防控之機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物價、價格欺詐以及銷售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堅強保障。

  針對群眾對野生動物和活禽可能是攜帶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源的擔懮,市場監管部門負責人表示將加強重點場所和重點環節監管。『對野生動物和活禽可能造成的傳染源問題,我們高度重視,作為第一位的監管任務來抓。』韓岩介紹,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將實行『兩個禁止』——禁止農貿市場、集貿市場、超市野生動物和活禽交易;禁止餐飲服務單位經營野生動物和圈養宰殺活禽。同時,加強聯防聯控,發揮協同作戰優勢,強化行刑銜接,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加強群防群控,積極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打疫情防控『人民戰爭』。

  韓岩表示,如發現有違法交易和經營野生動物、活禽,大家可以撥打12315投訴舉報電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將快速出擊,嚴懲不貸。

  政府『兜底』保障患者就醫

  在發布會上,省財政廳副廳長高大偉介紹了我省財政部門發揮職能作用,籌集調度撥付疫情防控資金,並與省衛健委、醫保局等部門了解掌握相關資金需求等具體情況。

  在省衛健委和省醫保局提出疫情防控資金需求後,省財政廳迅速將首批疫情防控救治資金和醫保基金3930萬元撥付到位。截至1月28日18時,全省各級財政已累計撥付疫情防控補助資金75921萬元,其中省本級安排12147萬元,中央財政安排11319萬元,市縣財政安排52455萬元。

  高大偉介紹,省財政廳會同省衛健委第一時間下發《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經費保障政策的通知》,對確診患者發生的醫療費用,明確由政府給予『兜底』保障。

  據了解,財政部門對於確診患者發生的醫療費用,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按規定支付後,個人負擔部分由財政全額給予補助。所需資金由就醫地財政先行支付,中央財政對地方財政按實際發生費用的60%予以補助。考慮到各市縣的實際情況,對中央財政補助後,剩餘的40%醫療費,由省級財政全額負擔。確保了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確保了收治醫院不因支付政策影響救治。

  針對簡化疫情防控物資的采購程序的問題,高大偉表示,在疫情防控期間,對於各級采購單位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疫情防控相關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要求要以滿足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為首要目標,建立采購『綠色通道』,即各采購單位可不執行政府采購有關程序,采購進口物資無需審批。同時,為了進一步加快疫情防控物資采購速度,將采購資金直接支付采購單位,由采購單位通過市場詢價方式組織采購。

  科學健康過『超長假期』

  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該怎樣自我調節?哈醫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心理與行為研究中心主任楊艷傑指出,出現焦慮、憋悶、易怒、恐懼等現象,都是得了不同程度的『心病』,需要進行自我調解,給自己多添『正能量』的正面心理暗示。更重要的是要科學看待疫情,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

  她說,現在有兩種極端心理,一種是過度恐慌,另一種是過於淡定。過度恐慌是由於對疫情不夠了解造成的。病毒的傳播需要宿主,在空氣中沒有宿主不會一直存活。因為恐慌帶來的過度自我封閉,會讓人情緒低落、焦躁,這種負面情緒長期持續會讓人免疫力下降,容易引發疾病。

  楊艷傑表示,面對疫情沒有必要恐慌,但也不可太大意。按照現有研究成果來看,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有較長的潛伏期,潛伏期也可能傳染。所以到公共場所戴口罩是必須的,還有洗手、不吃野味生食、家中消毒,這些基本防護措施可以有效阻斷傳染途徑,防止疫情擴散。

  面對意外到來的『超長假期』,應怎樣科學健康地度過?楊艷傑建議,要適當活動、作息規律、減少刷手機的時間,更重要的是要堅定信心。她說,感到自己情緒過度焦慮、易怒,不知所措時,可通過練習呼吸放松等身心調節方法,穩定焦慮、緊張、恐慌情緒。人不能離開社會、斷絕溝通,要時常通過電話聊天、寫日記、網絡社交媒體等途徑增強聯系,獲得來自家人與好友的支持。在當地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外出散步,呼吸新鮮空氣。每天保證有充足的睡眠。不出門也可以在家做瑜伽、力量訓練等運動,增強機體代謝水平,改善情緒,提高自身免疫力。在『超長假期』裡還可以為自己設定一些小目標,比如閱讀一些圖書、做一些手工,學做兩道美食等,讓生活變得更加多彩而有意義。

  楊艷傑提醒,帶著過度悲觀的情緒去大量閱讀負面報道,容易陷入不合理認知與恐慌情緒之中。要轉變認知,既看到疫情嚴重的一面,同時更要看到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眾志成城,醫務人員堅守崗位的一面。理性獲取政府發布的官方信息,不信謠、不傳謠。堅定信心,相信我們一定能戰勝疫情,這是最重要的。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