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30日訊(記者郎艾迪)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中間要經歷生產商、源頭采購商、物流配送、終端銷售商等多個環節。疫情當前,不管哪個鏈條出現問題,百姓的餐桌都會受到影響。


那麼,商務部門及流通企業,采取了哪些措施保證商品供應穩定?29日,記者采訪了市商務局、大慶農批城、九區批發市場及多家大型商超及連鎖超市。
零售終端加快補貨速度全力保障市民需求
零售終端,是商品流通的最後一環,也是市民感受商品供給情況的重要渠道。
為保障節日期間正常供應,大商新瑪特總店超市積極組織貨源,實施綠色收貨通道,保障民生商品第一時間進店銷售。大潤發超市派專人隨時監管庫存,對於快消商品實行優先收貨,並加快補貨速度。
多家社區超市也先後投入運營,加強商品供應能力。
除了貨要足,質量也是當前市民最為關心的。據了解,為保障食品安全,各超市每日對公共區域及客用設施(購物車、購物筐等)進行多次全面消毒,員工上崗前進行體溫檢測,佩戴防護口罩。大潤發等大型超市同時還開啟了針對消費者的體溫檢測,並不間斷提示顧客,注重個人防護措施。
記者從市商務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各大超市、批發市場、各種便利店正常營業不關閉,生活用品貨源充足,供應有保障。主要連鎖超市大商、大潤發、永輝、慶客隆均已就防控保供作出書面鄭重承諾。
批發商加強貨源組織,果蔬源源不斷送上百姓餐桌
疫情當前,市民對『菜籃子』的需求更為強烈。那麼,作為批發商,是如何滿足終端需求,保證供應的呢?
大慶農批城負責人邢大偉也表示,一方面他們加強與貨源地溝通,保證源頭供應量,另一方面加強運輸能力,保證流動渠道暢通。目前每天銷售量在1000噸左右,完全能夠保證市場需求。
大慶農批城和九區批發市場是大慶市兩家最大的生活必須品交易批發市場,每天總出貨量、進貨量、價格基本保持穩定,市民的『菜籃子』供應是有保障的。
建立生活必需品監測制度確保商品不脫銷不斷檔
據了解,疫情發生後,市商務局積極應對,確保居民『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不斷貨。
一方面加強產銷銜接,增加市場供應。確保商場、超市衛生消毒商品以及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引導供需雙方團結協作,拓寬進貨渠道,增加商品投放,充實庫存儲備。做到生活必須品不脫銷、不斷檔,不囤積居奇,不搭車漲價,切實維護正常的經營秩序。
一方面市商務局協同縣區商務主管部門組成檢查組,深入各超市檢查主要生活必需品供應情況,加強日常監測,及時掌握市場供求變化情況,沈著應對,確保供應有保障。同時,指導企業經營,引導居民消費,穩定消費市場秩序。
記者在多輪走訪中也看到,目前各大批發市場及超市貨物供應豐富,市場秩序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