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雙鴨山
搜 索
雙鴨山改革風正勁揚帆催振興
2020-01-31 09:50:3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國林岳 杜朝劍 劉曉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月31日訊 2020年,雙鴨山市按照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市委十一屆五次全會要求部署,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聚焦實現雙鴨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十個新』目標,堅定不移走好『六條路徑』,加快『五個轉型』,推動『六個高質量發展』,強化『十個抓』工作措施,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著力解放思想,著力優化營商環境,著力集聚各類人纔,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加快推進雙鴨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以項目建設為支橕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

  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大力推進產業項目建設。圍繞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頭五尾』,以延伸壯大『六大產業鏈條』和『七大新增長領域』為重點,做好補鏈、延鏈、強鏈文章,發展壯大主導產業集群,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全市開復工省級和市級『百大產業項目』45個,竣工28個,完成投資37億元;開復工5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150個,竣工45個,完成投資68億元。儲備5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60個。

  重點推動鴻展30萬噸燃料乙醇等項目竣工投產,深糧中信糧食倉儲及物流等項目加快建設,國能寶清腐植酸褐煤蠟、中健漢麻深加工、寶清富硒小鎮等項目開工建設,加快神華國能寶清2×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煤制乙二醇、石墨產業園、生物醫藥等項目前期工作。

  嚴格落實項目建設領導乾部包保推進、『1+1』雙牽頭責任制、『一會三函』審批等措施,為項目建設提供優質服務。

  大力提昇園區承載力。強力推進市經開區鐵路專用線、園區道路、供水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寶清煤電化(材)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大力推進產業優化昇級。全面落實『百千萬』工程『1+7』方案,推動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建鏈,促進企業改造昇級。煤及煤化工產業、糧食和農產品加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實現百億元,鋼鐵產業突破90億元。把建龍鋼鐵打造成90億級、龍煤雙礦打造成40億級、萬裡潤達生物科技打造成30億級、建龍化工打造成20億級、鴻展生物科技打造成10億級企業。

  大力推進招商引資。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圍繞產業鏈招商圖譜,落實招商優惠政策,組建招商工作專班,開展委托式、『小分隊』、『敲門式』招商,實行招商引資『紅綠燈』管理,完善『專班+園區』『目標+考核』機制,促進大項目盡快落地。全年利用省外資金增長5%以上。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市新增企業研發機構3家、培育科技型企業50家;推廣應用科技成果10項以上;力爭在新建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培育高層次科技團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上實現新突破。完善人纔引進、人纔培養、人纔激勵和服務保障機制,全力抓好『五個基地』建設。深入實施『頭雁行動』,啟動『春雁行動』,對青年骨乾人纔和『雙鴨山工匠』給予特殊政策。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形成《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及三年行動計劃》為主的旅游規劃體系,完善旅游線路布局,打造『兩帶』品牌,啟動全域旅游諮詢集散中心工程,加快安邦河經濟帶、東湖溫泉旅游度假區、聖潔·搖籃山、自駕車營地、四排旅游小鎮等景區建設,旅游業收入增長30%。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努力在跨境電商發展上取得新進展。新增電商企業50家,從業人員突破1萬人,線上交易額增長10%以上。『眾農聯』產業互聯網平臺撮合交易額實現320億元。

  以深化改革為動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把改革作為破解發展難題的『金鑰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創建我省東部地區發展環境最優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推行以『證照分離』為重點的商事制度改革,最大限度縮短企業開辦時限。深化工程項目建設審批改革,審批時限壓縮至75個工作日以內。市縣(區)級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率、一窗通辦率均達到70%以上。建立和完善直通車、包保、代辦『三項制度』,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全面落實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推行各級領導乾部聯系民營企業制度,研究設立5000萬元『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推動『政銀企保』合作,幫助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實施民營企業梯度成長培育計劃和名企名家名牌培育行動,獎勵有貢獻的優秀企業家,激勵創新創業。

  以鄉村振興為抓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加快把農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大力調整種植結構。落實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聚焦『六個圍繞』,科學調整『三大糧食作物』種植結構,糧食產量穩定在136億斤以上。擴大棚室蔬菜、食用菌規模,分別達到1.1萬畝和1億袋。積極發展中草藥種植,面積增加到13萬畝。

  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農業。打好寒地黑土、綠色有機、非轉基因、富硒有硒『四張牌』,新建生態高標准農田29萬畝,落實農業『三減』面積627萬畝,綠色有機食品基地面積達到747萬畝。

  大力發展畜牧業。以『兩牛一豬』為重點,生豬飼養量達到67萬頭以上,建設山東益生生豬養殖項目。推廣玉米+大鵝種養結合模式,大鵝飼養量突破100萬只。推動大鵝深加工產業發展。

  大力推進農副產品營銷。采用農超對接、線上營銷、集團定制等新模式,開拓一線城市高端消費市場,叫響雙鴨山『粵港澳大灣區綠色有機食品供給基地』品牌,農副產品銷售量增長10%以上。

  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以農產品加工企業、新型農業產業模式和新型經營主體為牽動,促進農業與加工、物流、電商、旅游、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聚變發展。全市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0%左右。

  增強農村發展新動能。壯大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規模,新增省級示范合作社6個、注冊家庭農場300個以上。引導農民帶地入社、入股分紅,帶動土地規模經營,向種養加銷多領域、多環節、全產業鏈要增收。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80%。

  以合作共贏為基石打造對外開放新格局

  以開放促合作、以合作促開放。不斷提昇對外開放水平。按照『一窗四區』部署,借助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開放平臺,利用同江鐵路大橋即將開通的機遇,推動對外開放向全方位拓展。加快寶清白瓜籽產業外貿轉型昇級基地建設。擴大鐵礦石進口、鋼鐵產品出口規模。推動互市貿易商品落地加工。

  深化對口合作。推動深圳市、佛山市改革開放成功經驗『帶土移植』,在體制機制創新、產業開發、園區合作等方面取得進展。加強與省七大投資運營集團合作,力爭在建設園區、重大項目和工程上取得突破。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突出特色經濟、民營經濟、拳頭經濟,聚焦『一縣一業』或『一縣兩業』,做強立縣主導產業。縣域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5%和6%,推動各縣在全省綜合排名中爭先晉位。

  以綠色生態為底色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打好空氣質量改善硬仗。持續整治『散亂污』企業,淘汰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內10蒸噸及以下燃煤設施,啟動建龍鋼鐵和建龍化工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治理柴油貨車污染。強化秸稈禁燒和『五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開工建設一批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保持在330天以上。

  打好水質鞏固提昇硬仗。開展河湖『清四亂』回頭看,建設河湖沿岸『三減』示范帶,加快馬蹄河水質提昇工程建設,完成安邦河、撓力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4個國控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加大飲用水水源地污染治理力度。完成寶清縣、饒河縣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確保市經開區、集賢縣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和4個重點鎮污水處理設施投入使用。地下水開發利用控制在8.1億立方米以內。

  打好土壤污染治理硬仗。加大黑土地保護力度,治理水土流失351平方公裡以上。力爭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及餐廚垃圾處理項目竣工投產。全市公共機構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開展行政村生活垃圾分類。

  打好生態保護硬仗。牢牢守住『三條控制線』。完成寶山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完成植樹造林8800畝、退耕還濕412公頃,全市森林覆蓋率穩定在40%以上。

  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硬仗。全面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任務。深入開展『四清一改一綠』專項行動,大力推進『五項革命』,啟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試點,建設農村室內廁所5701戶。深入清理農村破舊房屋和殘垣斷壁。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95%以上。

  以完善功能為重點加快補齊城市建設短板

  搶抓國家基礎設施補短板的重要機遇,加快建設一批重大項目。全年開復工省級和市級『百大基礎設施項目』41個,竣工27個,完成投資20億元。大力實施城市建設『七大工程』。

  繼續實施道橋建設工程。啟動五馬路立交橋項目建設。完成雙鴨山收費站前道路拓寬、八馬路等道路改造。完成嶺東區濱水路和東礦路建設。繼續實施主城區『瘡疤』路改造、背街巷道綜合整治和交通微循環工程。

  繼續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以樓房本體、水電氣熱、小區環境設施改造及監控消防、便民服務設施完善為重點,對全市104個老舊小區、295棟住宅樓實施改造。

  繼續實施管網建設工程。新建和改造供熱管網11公裡、供水管網26公裡、燃氣管網14公裡、雨污分流管網38公裡。完成主城區居民天然氣置換。加快『俄氣入雙』工程前期工作。開工建設事關城市長遠發展的『引松入雙』工程。

  繼續實施綠化美化工程。完成益壽山公園、雲峰山公園維修改造和迎賓大道、迎賓湖等公共空間綠化,推進住宅小區和企事業單位綠化美化。

  繼續實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工程。投入使用市圖書館新館和城市科技館,新、擴建幼兒園4所,完成南山A區健身廣場、學府尚城西側停車場等一批工程建設。新建和改建水衝公廁17座。

  繼續實施精細化管理工程。以信息化為抓手,加大網格化管理力度,推動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深化違法違章建築治理,實現違法建設『零增長、減存量』。

  繼續實施綜合交通暢通工程。加快牡佳客專雙鴨山段建設,開工建設雙鴨山高鐵站房、公路客運樞紐及站前廣場。建設寶迎鐵路一期,加快寶山至寶清公路、友誼至集賢公路、大岱至紅旗嶺公路、集賢至太保公路、集賢鎮至福利鎮公路建設,建設農村公路50公裡以上。

  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雙鴨山人民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加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圍繞『三落實、三保障、三精准』,高質量開展脫貧攻堅『回頭看』,嚴格落實『四個不摘』,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讓脫貧成效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把穩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全面落實就業創業促進政策,實施職業技能提昇培訓三年行動計劃,重點實施萬人培訓和大學生創業扶持計劃,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轉崗職工、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和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創業,加大援企穩崗力度,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2萬人,創業220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3萬人。

  強化社會保障。推進養老保險應保盡保,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在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實行按病種付費,提高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城鄉低保和特困供養標准,加大社會救助力度,保障城鄉低收入和困難群體基本生活。

  持續改善住房條件。完成市區剩餘棚戶區改造居民安置,加快1393戶棚改住宅建設,完成農村水毀房屋新建改造。

  提昇教育發展水平。抓好學前教育,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實施義務教育學校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昇工程。狠剎教育『三亂』,開展教學質量和師德師風考核評價。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把職教集團打造成高素質技能人纔培養和科技振興基地。

  推進『健康雙鴨山』建設。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大幅度降低藥品價格。全面推進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全面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加強食品藥品監管。

  推動文化體育事業發展。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群眾文化品牌,深入開展『結對子、種文化』及『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加強大遺址保護利用。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發展競技體育。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舉辦雙鴨山市2020年全民運動會。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牽動,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昇全民文明素質。積極發展婦女兒童、老齡和殘疾人事業。深化國防動員體制改革,推動軍民融合發展,做好退役軍人服務工作,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三連冠』。

  以安全穩定為基准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著力提昇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現代化水平,推進更高水平『平安雙鴨山』建設。

  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健全應急管理責任體系,建立應急管理協調指揮聯動機制。建立綜合型應急救援隊伍,完成防災救災物資儲備庫建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屬地管理、部門監管和企業主體責任,突出抓好以煤礦、危險化學品、非煤礦山為重點的各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違法行為,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狠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快完成『雪亮工程』建設和聯網應用,著力提昇智能防控、綜合治理水平。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保持對黑惡勢力的嚴打高壓態勢,著力推進長效常治,奪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全面勝利。力爭跨入全國禁毒示范城市行列。

  相關名詞解釋

  『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

  『十個新』:思想解放實現新飛躍、發展質量取得新突破、接續替代產業實現新跨越、綠色發展形成新優勢、創新發展集聚新動能、深化改革激發新活力、發展環境得到新塑造、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有新提高、廣大乾部有新作為、黨的全面領導得到新加強。

  『六條路徑』:轉型發展之路、高質量發展之路、創新發展之路、綠色發展之路、改革開放之路、重塑環境之路。

  『五個轉型』:思想觀念轉型、經濟結構轉型、產業結構轉型、城市發展轉型、發展動能轉型。

  『六個高質量發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生態綠色高質量發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十個抓』工作措施:抓產業強實體、抓項目促投資、抓招商增後勁、抓創新強動能、抓開放尋新路、抓環境優品質、抓攻堅保民生、抓改革增活力、抓節支保重點、抓解放思想轉觀念。

  『六大產業鏈條』:現代煤電化產業、糧食和綠色食品深加工產業、石墨及新材料產業、生態旅游產業、特色種植產業、醫藥和漢麻產業。

  『七大新增長領域』:現代煤化工、糧食和綠色食品深加工、石墨及新材料、旅游、電商、畜牧、特色種植。

  『1+1』雙牽頭責任制:落實落靠縣區+市直單位的『1+1』雙牽頭負責制,項目所在縣(區)長和市直責任單位行政主要領導切實承擔起第一責任人職責,做到項目前期同步跟進、建設動態同步掌握、難點問題同步處置,堅持以上率下,一級帶著一級乾。

  『1+7』方案:《雙鴨山市落實省『百千萬』工程加快建設工業強市指導方案》和《雙鴨山市落實省百億級企業成長行動計劃實施方案》《雙鴨山市落實省千億級產業培育行動計劃實施方案》《雙鴨山市落實省產業園區培育提昇行動計劃實施方案》《雙鴨山市落實省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開發及精深加工萬億級產業集群建設行動計劃實施方案》《雙鴨山市落實省農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萬億級產業集群建設行動計劃實施方案》《雙鴨山市落實省『百千萬』工程科技重大專項支橕行動計劃實施方案》《雙鴨山市落實省『百千萬』工程重點項目行動計劃實施方案》7個實施方案。

  『五個基地』:大學生實習實訓、創新創業、科研成果轉化、創新企業孵化、人纔繼續教育『五個基地』。

責任編輯:楊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