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6日訊 5日早晨,武漢的天空格外晴朗,醫療隊駐地賓館門前院子裡也有許多醫護人員在散步、聊天。李家寧醫生也在其中,他說這幾天特別關注天氣,因為好天氣能讓這些遠離家鄉的隊員心情好一些,這對已經來武漢9天,並且一直在高強度、高壓力環境下奮戰的醫護人員來說,已經比較重要。
從7時30分開始,駐地通往醫院的班車就一直忙個不停。由於三個病區的工作環境各有不同,醫護人員的交接班時間也不能完全統一,疲憊下班和匆匆上崗,已經是醫療隊駐地門前每天的固定景象。
就在4日晚上的醫療隊小組會上,領隊焦軍東也特別強調:各位組長一定看誰有些『打蔫』就要立即重點關注。
『醫療隊來之前我們醫院就非常重視這個問題,也專門制定了一個關於對醫生進行心理乾預的方案。』哈醫大三院的領隊孟慶威說,醫院分幾個層級建立了多個微信群,目的就是讓隊員時刻感受到溫暖,感受到自己並不孤獨。
他們組有位護士來到武漢後,出現基礎體溫偏高的情況,並且擔心不能參加援助工作。孟慶威、護士長張威、周春鶴三人就『組團』分期分批與隊員進行心理交流。幾次『話療』下來,這名隊員狀況迅速得到恢復,在身體、心理都健康的情況下順利進入醫院病區並圓滿完成任務。
前方後方相互配合開展心理乾預,為疫區前線醫護人員『聊傷』,已經成為各醫院、各醫療小組的重要工作。
10時,記者如約接到醫療隊於世寰醫生的微信截圖,內容就是哈醫大一院醫療組為疫區前線醫護人員『聊傷』專門建立的微信群的一些聊天內容,而這個群的主角,就是他們醫院心理醫學科的主任安剛輝。
聊天記錄也記錄了作為心理科專家的安主任,對兩位醫護人員的『聊傷』過程。
於世寰醫生介紹,來到武漢第四天,組裡就出現了兩個心理『病例』:一個是失眠的,每天只能睡3個多小時;還有一個是焦慮的胸悶,老擔心自己是不是被感染上肺炎了。『安老師通過微信群首先給兩位進行了專業的心理疏導,並且讓兩個人增加些運動調節。』於世寰說,由於安老師的及時乾預,目前兩位隊員已經恢復正常。
11時,記者在受援醫院11樓病區見到正在和醫生們開碰頭會的李家寧。
『我們剛纔還討論了怎樣對一些年輕醫護人員進行疏導的事兒呢。』李家寧說,要想做好他們的心理疏導,首先要理解他們。
『他們遠離家鄉八九天了,想家想親人非常正常,尤其微信中看到孩子、愛人、父母甚至還有爺爺奶奶的照片,出現心理問題,誰都能理解。』李家寧說,而這個時候,我們這些年長的醫生就要及時站出來,現在許多年輕人喜歡微信聊天方式交流,我們就在群裡用最真切而詼諧的語言,用自己積攢的經驗,為這些人『聊傷』。
午飯後,由於天氣不錯,一些隊員在醫療隊駐地酒店院子裡散步。而幾個醫療組的組長,也都在這個時候對自己的隊員進行『話療』。幾句真實的關心,幾句鼓勵的話語,就會讓這些醫護人員輕松許多。
『不光各醫院後方有為前線醫護人員專門准備的心理乾預團隊,我們學校也有心理乾預熱線,也准備推薦給隊員們。』領隊焦軍東說,做這些的目的,就是讓這些高壓狀態下的醫護人員,能夠不背上心理包袱輕松上陣。
15時,記者采訪回到駐地,駐地門前院子裡的陽光一直很好,而負責感控工作的姚源醫生,也一直在酒店門前堅守崗位。她說,有時間我就會曬曬太陽,因為從感控的角度來講,紫外線對病毒有非常好的殺滅作用。而對我們隊員來說,多享受一些陽光,就能讓我們的心理更加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