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艷菲工作中。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黑龍江日報2月11日訊 『2月5日,9:00,在路上,聽到交通廣播,自限號後主乾道的車流減少為原來的1/3,大約5%的人沒有按限號行進,詢問後大多數是醫護人員。戴好口罩,每個人保護好自己,纔是對家,對國最大的貢獻。大疫面前,無需言語,我們一直在行動……』
這是一個戰斗在抗擊新冠肺炎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的日記。寫下這段文字的是大慶油田總醫院檢測科大夫曹艷菲。
『其實我做的和大家沒有什麼不一樣,同事們都在做著同樣的工作。』
2月6日,正是曹艷菲當班的日子。目前大慶出行實行限號政策,針對疫情采取了嚴格的管理措施,醫院的很多科室也不再接診。目前主要工作集中在急診,其中2/3是發熱的患者。曹艷菲和同事們的工作就是把新冠肺炎患者從普通發熱患者中篩選出來。
前一天感覺身體有些不舒服,自己觀察了一天,並沒有發熱癥狀,服用了藥物後,曹艷菲這纔稍稍放下心,趕到單位。
非常時期,一切打破常規。曹艷菲目前在發熱病房值一天班,不值班的時候出門診。下夜班之後能休息一天。原則上這樣,但有任務時就取消休息。
工作壓力大,很多同事出現嗓子乾、疼,呼吸道不舒服的癥狀,此時此刻需要特別引起重視。每個人都備好醫院自制的清熱抗感口服液,根據情況對癥服用。非常時期,大家都非常重視保護,以免出現交叉傳染。
從1月22日開始,曹艷菲和檢測科的幾位同事先期進入發熱病房。從那時開始,她用日記記錄下同事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日日夜夜。字裡行間,充滿了對生命的熱愛,對家人濃濃情意,對使命和擔當的義無反顧。
『1月22日8:00,總院吹響集合號;8:20檢驗科主任張麗娜召集各專業組長組建發熱門診,與急診科溝通,需開展項目;8:30緊急向廠家調配甲流/乙流檢測試劑盒,依照張麗娜主任的安排,發熱門診的值班由主任、專業組長負責;8:50檢驗科拆機完畢,向發熱門診運輸設備、試劑,張麗娜親自坐陣發熱門診,消毒,合理布局,高洪國、龐玉軍、楊金新、賈凌筱數次往返,滿身大汗,那一刻,眼睛有點熱……』
從那一刻開始,團隊的凝聚力使她感受到驚人的力量,她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關鍵時刻,率先進入發熱病房的是所有專業組長和主治醫生,收到奔赴省外幫扶的通知,10分鍾報名完畢,科內三位最年輕的同志搶在最前面……
疫情就是警報,全體醫生發揮前所未有的積極性,主動翻閱信息、查找資料,四方出擊與同行交流,看看別的省市都在做什麼,為臨床做參考。
『1月24日21:20,看到張姐(張麗娜主任)來電,以為是工作任務:「菲菲,打開窗戶,我在你的窗口下面!」「張姐,你怎麼來了?快家去啊」「過年了,我來給你們拜年、發紅包!保護好自己……」雖然夜很黑,但我覺得她的眼睛特別亮,我伸出手,她踮著腳,遞到我手裡真的是沈甸甸的紅包,我想出去之後一定要熱烈擁抱。』
『1月25日04:51,同在門診急診值班的我的同事微信我。陳慶:熱淚盈眶了吧?我:心是酸酸軟軟的,被人關心著,惦念著,像你說的,乾多少活兒都願意。』
曹艷菲的女兒今年只有7歲。因為愛人也是本院的外科醫生,所以夫妻兩個人都戰斗在一線。孩子由曹艷菲的父母照管。
醫生就是這樣,雖然對孩子無限的疼愛,但又不敢接近自己的孩子,怕接觸感染。因為愛,所以選擇遠離,這也是一個醫護人員無可避免的抉擇。
1月24日除夕夜,一家三口是在視頻中互相問候的。曹艷菲的日記裡記下這樣一段文字:『女兒說:「哼,你不是好媽媽!」「你爸也值班啊,他怎麼還是好爸爸?」「我爸爸本來就天天值班!」總院的「醫二代」們都是這麼長大的!孩子他爸說的對:「你的爸爸媽媽從事的是最有溫度的職業……」』
曹艷菲和同事們交流過,大家不約而同地對自己進行了隔離。下班回到家中,或是自己單獨居住,或是把自己隔離在一個屋中,能不接觸堅決不與家人接觸,這是對家人的愛。
『沒有任何一個瞬間讓我們這麼誠摯地祈禱國泰民安!』這是一個醫務工作者最美好的祈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