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12日訊 拖著雙腿,扶牆而行。在大慶市第二醫院,這個走路略有些跛的身影早已印入醫護人員和患者的腦海。
他叫李永剛,58歲,是大慶市第二醫院院長。
作為大慶市唯一一家傳染病醫院和全市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醫院,大慶市第二醫院是『戰疫』最早打響、最危險的地方之一。而身為大慶市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組長,李永剛和病毒賽跑、與死神博弈,已整整戰斗了20多天。他說:『只要不倒下,我會一直站下去。』
『我沒有時間慢慢走,必須走得更快甚至跑起來,纔能從新冠肺炎的魔掌中搶回生命』
李永剛走路很慢,上下樓或抓欄杆或扶牆,一步步挪。十年了,股骨頭壞死始終折磨著他,近兩年已發展到最重的級別,走得多點、站得久點,每挪動一步都要忍著刺痛。手術一拖再拖。今年,他下決心過了正月十五做。可疫情襲來,根本顧不上了。
嚴重的腰間盤突出癥,讓他的病痛雪上加霜。看著他蹣跚卻奔忙的背影,同事們心裡酸酸的。
可是疫情襲來,李永剛的腳步突然快了起來。『我沒有時間慢慢走,必須走得更快甚至跑起來,纔能贏得時間,纔能從新冠肺炎的魔掌中搶回生命。』
『這是我的崗位,我說什麼也要堅持下去、站下去,直到倒下的那一天』
和時間賽跑,和死神競力。2月7日大慶市第二醫院的工作日志,記錄下李永剛爭分奪秒的疲累。
8時,早會聽取各組工作情況及存在問題匯報,部署下步重點工作;9時,連線北京佑安醫院專家對急危重癥遠程會診;10時30分,同市專家組成員研究重癥病人下一步救治方案,進ICU病房,連續3小時查看病人;15時,參加全市疫情防控視頻調度會,匯報診治病人、ICU病房運行情況;15時50分,與捐贈醫療物資企業進行對接;16時50分,向市指揮部匯報醫生倒班和可用床位情況;20時30分,牽頭組織會診、研討危重病人救治;23時,安排門診病區工作。
8日凌晨1時,李永剛癱倒在醫院指揮部的床上。他又拿起手機,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群、確診病房溝通群、市應對疫情工作群、市級專家群……直到把信息兜了個遍兒,纔沈沈睡去。
每天,接打電話近百個,發出指令幾十條,樓上樓下走上萬步,主持搶救、調配物資、對接專家……連續20多天,『超級累』被他熬成『新常態』。
從一名普通醫生到科主任、院長,李永剛白大褂一穿就是30多年。參加胸心外科手術2000多例,在省內率先開展食管手術後的早期腸內營養綜合治療,帶領團隊開展的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及食管癌腔鏡手術達到省內先進水平,主持完成黑龍江省首例跨省DBD肺移植手術……
但他畢竟58歲了,疫情當前,大家既希望他做主心骨衝鋒陷陣,又怕他累壞了。李永剛看出大家的心思,拍著胸脯給自己也給大家打氣:『這是我的崗位,我說什麼也要堅持下去、站下去,直到我倒下的那一天。』
『作為院長、專家、黨員,我責無旁貸,必須全力以赴戰斗』
職責和使命,是力量的源泉。李永剛說:『這次疫情對我們是一次考驗。作為院長、專家、黨員,我責無旁貸,全力以赴,無愧於我的職業。』
作為院長,他衝在最前面。穿好防護服,李永剛頭也不回走進隔離病房,面對面接觸確診病例,掌握更准確、更完整的第一手信息,研討更合理更精准的診療方案。護士長劉玉莉說:『李院長是指揮員,可以不進入隔離病房,但他卻是全院科級以上乾部中第一個逆行者。有他在,醫護人員、病人心裡就有底。』
作為專家,他衝在最前面。每一次會診,他直接參與,一次不落;每一個病人,他熟悉情況,親自上手。
作為黨員,他衝在最前面。在ICU病房改造、接診首例確診病例等戰斗中,他帶動全院黨員『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在李永剛的帶領下,二院人全力奔跑、全力衝刺。2月10日,隔離病房傳來好消息:3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經過規范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初步檢測轉陰,情況向好。
『只有把全部精力和心思都放在工作上,我纔能不去想病逝的岳母』
大年三十早上,李永剛83歲的老岳母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去世。
『結婚後,我們和岳母住在一個小區,天天「泡」在她家。後來岳母年紀大了,兩年來一直臥病在床。我們搬得更近,一起生活30多年了。』眼圈泛紅的李永剛說,疫情發生後他實在太忙,根本騰不出空兒去看望岳母。直到臘月二十九晚上,他特意趕去,這一面竟成永訣。
大年三十,沒有任何儀式、沒通知醫院任何人,他和家人送走了老人。這是抗擊疫情20多天來,李永剛唯一一次請假。『我很內疚,沒有好好地送老人一程。現在,只有把全部精力和心思都放在工作上,我纔能不去想病逝的岳母。』
大年初一一大早,李永剛又出現在醫院,和同事們一同研究ICU病房建設方案和防控工作。
而大年三十以來,他跟自己的父母也一直沒見面,怕他們擔心,連個電話都沒打。早出晚歸,甚至連續幾天不回家,妻子把擔心、掛念、心疼默默地埋在心裡。就連從外地回家過年的孩子,也沒和他吃上一頓團圓飯。
家事為小,國事為大。只有忙完一天的工作,躺在醫院指揮部裡那張窄小的床上,親情纔絲絲縷縷浮上心頭,讓他輾轉反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