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9日訊(王時 記者 包海多)『連續20天在卡點工作,最低氣溫零下32 ℃,不掛點彩,那就不是咱大東北了。』值守在繞城高速群力卡點的哈爾濱市公安局道裡分局民警趙祿開玩笑地說。他的臉上布滿凍瘡,幾塊發黑的硬痂還沒有脫落,又覆上一層凍紅的新傷。


46歲的趙祿是哈爾濱市公安局道裡分局黨組成員。『我有著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身為一名黨員,疫情發生時,我一定要衝到前線……』這是大年三十,趙祿向局領導發出的請戰書。1月 31日,趙祿帶領由16名民警組成的突擊隊,進入繞城高速群力卡點,成為這個卡點的守關人。
從原來每天5000餘輛車,到後來嚴控後的600餘輛,在這裡民警每天要面對數以千計的陌生人。『說實話,在疫情蔓延的情況下,誰都會產生心理波動。』趙祿開始在工作微信群中不停地絮叨:『我的願望是安全地將各位交給你們的家屬,但大家工作時,一定要按照「執法流程」。』
『流程』是趙祿制定的,目的就是預防民警在工作中被傳染。趙祿還會經常發出一些提示『輪班上車吃飯後,人走要消毒,預防交叉感染……』

『明知有風險,我們就要自己扛!』這是趙祿和戰友們的共識,趙祿在距卡點4 公裡外找到一家小旅店,包下全部11個房間,所有民警除了工作外,均在此入住,由於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所有人不允許串屋、聚集,全部處於半隔離狀態。趙祿說:『既然來了,我們就要守住這扇門,更要保障民警的安全。』
在這個卡口,百分之八十的途經車輛是前往機場的,趙祿從機場接線員開始,一路找到了機場大巴的負責人,終於促成機場大巴在此設置站點,從2月14日起,外地送機車輛在這裡被勸回,旅客則乘大巴車安全到達機場。解決了哈市外地人員輸入中的一個隱患。
在卡口工作時,趙祿有時也會講起『人情』。一次,一輛外地車輛拉著一名手筋斷開的小孩來哈就醫,送醫時間決定了孩子的手術能否成功,趙祿二話沒說,立即開闢綠色通道,將孩子一家護送到醫院,進行無縫對接。
考慮到卡點工作的特殊性,哈爾濱市公安局道裡分局每天給每名民警配發兩個一次性口罩。但在寒風中工作,用不了多一會兒,哈氣便潮濕了口罩,貼在臉上,再被冷風一吹,臉如刀割。趙祿更是如此,他每天在卡口工作14個小時,最多一次4個半小時沒有上車,等到他摘下口罩時,兩側臉頰已經凍傷了。
『自己有點小傷沒什麼,等「疫」去春來,一切都會好的。』抗擊疫情,趙祿信心滿滿,前幾天,他和戰友再次書寫『請戰書』:疫情不退,崗位不撤,人員不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