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天氣時陰時晴。
今天,對黑龍江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一些隊員來說,第一次有了一絲輕松的感覺。由於陸續有重患治愈出院,他們負責的病區首次出現有空床的現象。『也許這時間會非常短暫,但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勝利曙光。』負責受援醫院五樓重癥病區的王洪亮說,之前被治愈患者前腳出院,後續患者馬上就會把床位填滿。
下午,一場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召開的『緊急會議』如期進行,發起人就是身在武漢的王洪亮,參加的人都是我省抗擊疫情第一線的醫生,而且絕大部分是重癥科醫生。
之所以說是『緊急會議』,就是因為時間特別緊迫,許多醫生在救治一線急需得到相對規范的重癥救治『臨床路徑』。王洪亮,作為我省重癥醫學專業委員會的領軍人物,發起了這次『緊急會議』。為此,他昨天為了准備材料晚上幾乎沒太睡覺。這也是他們的第40次視頻會議。
下午兩點半,『緊急會議』正式開始。讓王洪亮有些意外的是,今天的網絡會議共有90個點位400多人參加。參會人員大多就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裡,而寶泉嶺醫院的崔德軍,作為我省支援孝感醫療隊隊員,參會時正在孝感去往受援醫院的車上。
『這纔是名副其實的現場會,許多人就在病區裡,亟待他們救治的重癥病人就在身邊。』王洪亮說,這次學術會主要解決的就是治療重癥新冠肺炎患者的規范問題,就是讓全省各市、縣的醫生能夠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臨床路徑』,而且馬上就能用上。
重癥醫學就是和死神賽跑的學科,在如今抗擊疫情緊張形勢下,能有一個比較安全、合理的『臨床路徑』,就相當於給這些重患生的希望。
由於會議緊急而且重要,省醫學會負責人馬玉潔專門為會議作了『開場白』。她說,許多人開會時就在救治現場,有的在我省各個地市,有的就在武漢、孝感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和這些『最可愛的人』視頻研究前線最需要的『臨床路徑』,在醫學會的歷史上也應該是第一次,特別有意義。
重癥患者需要怎樣用藥、怎樣氧療、怎樣使用抗生素、怎樣進行免疫調節……一個小時四十分鍾時間,12個問題每個問題都非常具體。通過這些行業專家的認真研討,這些問題也都得出了被參會專家普遍認同的解決方案。
十多名支援孝感的醫生,主要對呼吸機的使用等問題在會議中進行了充分溝通。崔德軍說,有了這套『臨床路徑』,他們在孝感就更有信心了。
這次『緊急會議』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這些來自縣級醫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生。掌握這套規范、明晰的『臨床路徑』,就相當於給他們手裡增加了一樣『好使』的武器。王洪亮說,特殊時期『緊急會議』就要讓基層醫生掌握『怎麼治』,因為重癥患者幾乎沒有時間來轉診。
下午,醫療隊受援醫院有一批重癥患者轉出,其中有六名我省醫療隊負責病區的患者。王洪亮負責的五樓病區,這些日子也轉出了許多患者。『今天病區共有47名患者,還差三張床滿員,真希望病房裡的空床越來越多。』已經在重癥病房奮戰二十多天的王洪亮說:『我在會上也把我這些天積累的經驗,跟大家充分分享。參加這次「緊急會議」的400多人裡,有300多人就是在抗擊疫情一線參加重癥救治的醫生,但願這套「臨床路徑」對他們來講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