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25日訊 2月23日早8時,湯原縣疾控中心主任林亮已經將報表、數據審核了一遍又一遍,圍繞著最新的數據,不斷調整著對醫護人員防疫防控的培訓內容。這是他戰斗在一線的第33天;同一天早8時,湯原縣社區黨委書記、社區辦主任張藝媛在辦公桌前,拿出記錄著每一項工作的筆記本,在密密麻麻的紙張上找出空白處,記下電話裡剛剛交待的工作事項。這是她戰斗在一線的第32天。
他們是在防控一線並肩作戰的夫妻。原本兩個領域的人,有了重疊、交叉,床頭的談話成了兩個『部門』的『聯防』會議,他們用責任和擔當守護著一方的平安。
凌晨2時仍亮著的燈光
『現在重中之重是做好防控,我還是有點不放心,一會兒去你們那兒再看一下。』林亮的電話響了又響,工作紛至沓來。從1月20日至今,早出晚歸是他的工作狀態,每天要進行流行病學調查、防控知識培訓、指導公共場所消毒、防疫物資籌集等工作,他恨不得自己有『分身術』。
這些天,辦公室裡來得最早的是他,接聽電話最多的是他。有時,等待一個檢驗結果需要等到凌晨2時,每每這時,他辦公室的燈總是亮著。
林亮對記者說:『從年前到現在,雖然每天的工作很忙碌,但都很有價值。防控疫情,就是與時間賽跑,與疫情搏擊,為護佑生命而戰。作為一名黨員,所有的付出都是義不容辭。』
在林亮的辦公桌上,擺放著成摞的文件,辦公桌一角則擺放著需要的藥品,患有糖尿病的他需要注射胰島素,他就把所需藥品都拿到了辦公室。
腳踩『風火輪』的『鐵娘子』
每天4時,起床後的張藝媛先跟丈夫『匯報』一下前一天社區工作重點,希望丈夫給些『指示』。交談過後,趕緊將更加精准的工作安排發送到社區建立的4個工作群中。一系列『規定動作』做完,纔趕緊給身患先天性疾病的大兒子和放寒假在家的小兒子做早飯,目送老公出門工作。
『往常,我們家的早飯從來不對付,每天都給兒子准備營養、可口的飯菜,但這些天是真的沒時間。我已經好幾天沒換過衣服了。』張藝媛說。
熟悉張藝媛的人都知道,她活得精致,一年四季都愛穿裙子。可是這些天,社區工作量大、任務重,她把裙子換成了褲子,平日裡精致的妝容也被素面朝天所代替。
每天要接打上百個電話,安排各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整體調度、安排人員分工,與各部門協調溝通,檢查指導各社區服務中心疫情防控工作……張藝媛每天都是小跑著完成工作。
社區的同事們喜歡稱張藝媛為『鐵娘子』,每天開車將分配的物資、防護用品送到各個社區、卡點,工作起來的她,一點都不像已經55歲的人。
家是他們的堅強後盾
采訪中,一向堅強的張藝媛哭了。說起工作,談到愛人,她語速快、說得多。然而,說起家裡的兩個孩子,她總是有所停頓,眼圈泛紅。
在張藝媛的朋友圈裡,都是對社區工作人員事跡的推送、點贊,很少看到她提起自己和家人。可是,她的一條配有『萬眾一心迎挑戰』圖片的朋友圈,卻讓人淚目。
『夫妻雙雙不能把家還,奮戰抗疫一線指揮前沿,春節的氣氛在我的家裡沒有顯現,只盼望孩子能吃上簡單、熱乎的飯菜……』作為母親,張藝媛滿是歉疚。
社區114名工作人員的冷暖,張藝媛都放在心上,大家的後勤保障全都做到位。而自家不會做飯的小兒子每天要照顧哥哥的衣食起居,她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不能回家照顧孩子,把家裡的重擔都交給了小兒子,對於他們來說,是鍛煉,挺好的。』雖然嘴上這麼說,可當小兒子把飯做成了夾生粥、大兒子用力地對他們說著加油的時候,張藝媛的淚還是禁不住地流。
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林亮便上交了『主動請戰書』。大兒子雖然身體不便,可是樂觀、積極,他對爸爸說,他也要去武漢。學醫的小兒子也表示要去。那天,很難聚到一起的4口人,相擁而泣。
林亮夫婦結婚32年,面對疫情,同在一線戰斗的兩人信心滿滿,他們相約,春暖花開之時,推著大兒子,拉著小兒子的手,一同觀賞滿山的紅杜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