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6日訊(趙昶 陳英翔 記者 葛金鑫) 1月27日下午16時,伴隨著錚錚誓言,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一批15名醫生、30名護士踏上支援武漢的征程。而這30名護士中有11名男護士。2月13日,哈醫大一院第二批支援武漢醫療隊的120名護士中,又有17名男護士的身影。目前,這28名男護士正奮戰在武漢抗疫的最前線,用實際行動踐行出征時的誓言。

據了解,我國男護士佔比不到2%,是護理隊伍中的『小部分』,而如今,這『小部分』正發揮著『大作用』。男護士大多工作在重癥監護室、手術室以及急診科等工作強度大、體力要求高的科室,而這次疫情就像是吹響了戰爭的號角,早在1月28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男護士工作委員會就發出了倡議書。

『疫情就像是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已經做好了十足的准備去奔赴戰場,上戰場這種事讓我們男人來乾吧』,身在疫區的男護士們這樣說道。而在前線的小伙子們也不辱使命,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震是科裡的責任護士,細心的他在工作中總是能發現問題。協和西院32床劉女士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因為患病,全家人都被隔離了,關震及時給予患者心裡護理,在溝通時了解到,她焦慮的原因是還有5歲的孩子獨自在家,每天只有朋友給送一些飯菜;而且她自己還在哺乳期,需要照顧5個月大的孩子,正常的飯菜根本吃不飽。關震立即報告上級領導,積極解決問題,目前,該患者各項困難均被解決,恢復狀況良好。

護士郝謙依在重癥監護室工作多年,對重癥肺炎患者有相當豐富的護理經驗,協和西院31床李阿姨病情危重,呼吸狀態很差,他用嫻熟的手法為患者翻身、扣背、吸痰,最大化的促進了炎癥排出,目前,這名患者病情逐漸平穩。
同樣是重癥監護室的陳楊,在呼吸機參數的調整以及血氣分析參數的監測方面十分擅長,任何的呼吸狀態改變和體內離子變化都逃不過他的『法眼』。危重患者需要每隔兩小時檢測動脈血氣變化情況,隔著厚厚的雙層手套進行動脈穿刺極其困難,陳楊憑借多年ICU工作經驗,總是能一針穿刺成功,被譽為『患者的福星,同事的救星』。
來自急診室的張鴻翔平時就表現突出,還被評選過『優秀護士』,武漢疫情剛開始就與護士長主動請纓要來武漢支援,他在判斷患者病情進展及變化方面十分擅長,能及時做出專業決策及相應措施。第一天進入武漢市第一院14病區上班的他,就發現了問題,在查房時發現,43床王阿姨血氧飽和度持續降低,呼吸頻率逐漸加快,張鴻翔立即呼叫隊友通知醫生,並在床頭給予了患者對癥的護理措施,一段時間後,患者憋悶感逐漸消失,朝著張鴻翔豎起了大拇指。
隊員的防護問題一直是很重要的事情,大家在訓練中普遍認為摘護目鏡時總是容易碰觸到皮膚,在手術室工作多年的王永餘早已養成了良好的無菌操作意識,細心的他發明了無觸式摘護目鏡這一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醫護人員的防護安全,得到了同事們的一致好評。
還有哈醫大一院各個科室的男護士榜樣們正在武漢一線發光發熱,這些護理隊伍中的男子漢們正用他們堅實的臂膀、堅毅的眼神踐行著『奉獻自己,把別人照亮』的南丁格爾精神,沒有生而英勇,只是選擇無畏!『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他們為曾經的誓言身體力行,用青春扛起使命,與前輩們並肩和死神抗爭。在萬家團聚之時,是他們踏上了逆向而行的征途。相信他們一定能不辱使命、不負重托,為祖國而戰,為武漢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