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大慶一線抗『疫』人周唯:刷屏的眼映露抗疫人堅定的信念
2020-02-26 21:02:14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春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2月26日訊(記者 王春穎) 2020年農歷正月十五,央視上演了一場不同尋常的『元宵晚會』。整場晚會取消了現場觀眾設置,大家通過屏幕傳遞愛與希望。在詩朗誦節目《中國阻擊戰》中,一張醫護人員戴著防護鏡目露堅定的照片引起大家的注意。

  畫面播出後,大慶市很多熱心的市民開始在朋友圈刷屏轉發這張特殊的照片。照片中的人叫周唯,是大慶市疾控中心實驗室病毒組組長。連日來,周唯戰斗在大慶疫情防控一線,截至目前,全市26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15例是周唯檢測確認的,她還對全部的26例進行了復查。

  工作中的周唯操作動作機械又精准,坐在安全櫃前的她,小心翼翼地拿起樣本仔細核對編號後,左手持著采樣管,輕柔地用拇指和食指一點一點旋開蓋,右手嫻熟地拿著加樣槍,靠近病毒管並吸取病毒采樣液。然後,腰板挺直,屏住呼吸,將加樣槍慢慢挪向核酸提取試劑盒並注入。5-10秒後纔能吸口氣,眨眼間又開始了下一個核酸提取,銜接流暢、操作精准、宛如機器。

  『從早九點到凌晨三點,歷時17個小時,中間只吃了一份盒飯、一碗泡面……這是一條應該屏蔽我媽的朋友圈。』這是2月18日凌晨3時12分周唯發的一條朋友圈。『不論凌晨幾點結束,每天上午八點半必須進行實驗室消毒,九點准時開始樣本檢測。』周唯說,相比疫情初期的『連軸轉』現在好太多了。

  周唯拿著方形的核酸提取試劑盒向記者介紹,這裡有96個孔,一個樣本流程需要用6個孔,一臺核酸提取儀有兩個試劑盒卡位,也就是說單次最多提取32例樣本。單次滿負荷核酸提取至少一個半小時,再進行PCR體系配置、實時熒光定量PCR和結果判讀,而在這之前還要完成消毒、信息核對、樣本前處理等工作,一次完整的檢測流程至少五六個小時。

  雖然常年與病毒打交道,但新冠肺炎病毒對周唯而言也是新概念。只要一有時間,她便全網搜集新冠肺炎病毒的內容,特別是各省、各地市關於類似病毒的樣本前處理方式,透過大量數據、案例再結合實際操作,她想出很多新點子,先後嘗試了胰?處理法、氫氧化鈉處理法以及目前正在應用的病毒培養液處理法。在疫情期間的檢測中,大慶市疾控中心微生物實驗室始終保持著與省裡檢測結果100%的一致。這成績不是輕而易舉得來的,周唯所在的這個實驗室,已連續12年在全省流感盲樣考核中100%合格。

  全省唯一、全國少見。這次『追捕』新冠肺炎病毒任務,即使在高強度下連續作戰,周唯不僅創新提出了樣本前處理新方式,還對痰標本檢驗、痰處理等檢測進行了規范,這些都不僅提高了樣本准確度,還大大減少了實驗人員的感染概率。『我們一般對咽拭子和痰樣進行雙檢測,相當於上了「雙保險」,確保檢測更准確,防止漏報。』周唯說,咽拭子樣本可能存在采樣不到位或病毒侵染過程直接進入下呼吸道而無法檢測到的情況,但痰樣是下呼吸道標本,兩者的最終檢測准確性都與采集方式有直接關系,因此『雙保險』最穩妥。

  為保證視線清晰、檢測更精准,周唯特意將實驗室的溫度調至12℃,凍得手腳紅腫難消;在一輪又一輪檢測中,她經常十幾個小時全神貫注,累得腰直不起來、腿抬不動。

  因為離病毒太近,疫情以來她一直沒抱過5歲的兒子。周唯說,一個月來,她唯一一次與兒子的抱抱,還是用厚毛毯裹著孩子。『每年過年都是流感病毒的高發期,也是周唯最忙碌的時候,結婚6年來我們從未回過我的老家山東臨沂過年,』周唯的愛人王建說,今年的大年三十是王建父親六十歲生日,一家三口早早就決定這個春節回臨沂過。可剛到老家兩天,周唯就發現疫情變化迅速,著急回實驗室工作。春運期間臨時根本買不到返慶的票,他們三口硬是繞道徐州、合肥倒了三次火車,折騰了兩天一宿纔回來。而在路上,周唯每天都在手機上翻看疫情數據,還用手機編寫了采樣規范,並通過電話、微信指導縣區疾控中心多項工作。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眾志成城 黑龍江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