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日,在發布會上,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趙鳴雁作為一線醫務工作者代表介紹了特殊時期女醫護人員的日常工作生活情況。

據趙鳴雁介紹,2月9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哈醫大一院群力院區作為省新冠肺炎重癥救治中心,集中收治重癥、危重癥患者,向新冠病毒發起總攻。
2019年12月,正在基層診療的趙鳴雁連夜從綏化趕回哈爾濱,布局群力院區ICU的改建工作,同時在科裡發出倡議。重癥醫學科198名醫護人員,其中131名是女性,佔66.2%。『只要需要,我隨時上!』倡議發出後所有女醫生女護士全部報名。經過兩天兩夜的奮戰,重癥救治中心改建完成,醫生護士全部到位。2月12日23時35分,伴隨著救護車呼嘯而來,第一位危重病人轉入,戰役打響了。
救治中心成立的頭幾天,每天要轉來十餘位重癥危重癥患者。『這樣密集的轉入,醫生護士要穿著不透氣的三級防護的防護服、帶著三層手套接診、處置,這讓我們的工作格外困難。』分層診療、ECMO、IABP、免疫吸附、血漿置換,所有最先進的救治手段全部上了,趙鳴雁和同事們絕不放棄任何一個機會、不放棄任何一名患者。除診治本中心的患者外,每天他們還要與省內其他地市的定點醫院遠程會診,評估患者、指導救治,每天工作到半夜,連續奮戰近一個月。
『這一個月是我們最忙碌最緊張的一段時間,也是我們重任在肩,使命榮光的一段歷程,本應該身心疲憊,但我們都異常精神抖擻,自嘲是「打了雞血」,因為我們不能有絲毫的疏忽和放松,患者的生命握在我們的手中,這是一場只能贏不能輸的戰「疫」。』
在ICU裡醫生要工作6小時,護士工作4小時,進去前的一小時不能喝水吃飯,怕上洗手間,怕浪費防護服。防護服密不透氣,兩個小時左右就汗流浹背,防護鏡上都是水滴,看不清楚,歪著頭在消毒循環風下吹吹,接著再乾。女孩子生理期穿上尿不濕不敢坐,怕液體擠出來。『第5、6個小時是最難熬的。脫水、氣短、心慌,有種要虛脫的感覺,每次出ICU,第一件事就是狂喝一瓶礦泉水,感覺自己又活過來了。』通過趙鳴雁和同事們的努力,已有超過半數的危重癥患者轉出ICU,已有十餘名患者出院。
疫情來襲不畏懼,巾幗立業正當時。疫情面前,廣大女性醫護人員投身到這場戰役中,感到無比光榮。為了能讓病人翻身,遠程進行遙控,有效減輕醫務人員的工作強度、降低感染風險,省婦聯攜手愛心企業先後送來了價值210萬元的14臺智能護理床,讓趙鳴雁和同事們感受到來自婦聯娘家的愛和溫暖。
『我們全體醫護姐妹將以更加飽滿的情緒,更加積極的狀態,在疫情的救治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我堅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通過廣大醫護人員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夠早日獲得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勝利。』趙鳴雁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