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8日訊(記者 孫英鑫)『不好意思啊,剛在社區忙完。』記者17日19時許電話聯系到孫慧瑩時,她剛進家門。自從疫情發生後,這樣的工作節奏已成為常態,孫慧瑩每天要接打200多個電話,解答各種問題,中午根本回不了家,晚上也常要加班加點。


46歲的孫慧瑩是五大連池市福康社區主任,疫情發生以來,她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和網格長對轄區4600餘戶居民進行了六輪全覆蓋入戶排查。『社區有很多外來人員和回鄉的務工人員,進出小區蹤跡復雜,加上一些居民防控意識淡薄、不配合,給排查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孫慧瑩說。
於是,孫慧瑩她們就挨家挨戶地敲門、苦口婆心相勸,對於沒在家的人員就打電話、發短信、貼紙條……想盡一切辦法告知。一邊排查,一邊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和相關政策,逢人便說、見面就講,相同的內容一天要說個幾十遍。
3月2日晚,孫慧瑩接到求助電話,居民王某兒子患有狂燥癥,藥品已經用完,孩子整夜失眠,情緒不穩,目前城區封閉無法前去北安市購藥。面對特殊情況,孫慧瑩一方面積極聯系醫院,一方面讓其仔細尋找過往的病歷、診斷,聯系主治醫生。後經多方打聽,終於找到了主治醫生的聯系方式。3月3日,孫慧瑩托人把藥帶了回來。
目前,疫情防控工作重心已由防控轉向逐步恢復生產,居民出行成為了社區工作的重點,福康社區每天要為居民出行開具約200份證明。下班後即使回到家中,許多工作也在進行著,半夜返鄉人員需要社區進行身份核對,不管多晚孫慧瑩都要進行信息核實,保證居民盡快回家。孫慧瑩說:『每天的工作雖然很多、很難、很累,但身處這樣一個工作崗位,肩上就應該扛起這樣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