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人民日報看龍江)黑龍江:重癥患者清零的背後
2020-03-31 13:13:1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方圓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圖為一名患者(左二)出院前與醫護人員合影留念。徐旭攝

  3月26日,隨著最後4名患者結束醫學觀察,順利出院,黑龍江省新冠肺炎重癥救治中心正式清艙。

  『再見,希望在別處見。』在醫院門前,目送曾經重癥臥床而今健康平安的患者,醫生楊威的內心很不平靜。從救治中心成立的第一天開始,他和500多名醫護人員攜手作戰,成功救治了61名重癥患者。這座因疫情而建立的生命方舟,終於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光榮謝幕。

  重癥患者,集中救治

  時針撥回到一個多月之前。彼時,隨著確診數字不斷增長,黑龍江疫情不容樂觀。事實擺在那裡:地處高寒地區,冬季寒冷漫長;老年病人多,不少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呼吸系統等基礎疾病;省內醫療水平差距較大……如何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答案是集中救治。

  2月11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接到命令,將醫院群力院區作為省新冠肺炎重癥集中救治中心,集中收治全省危重癥患者。當晚,醫院立即啟動改造工程,調配精銳醫務力量。硬件軟件全配齊,一切只用了20小時。2月12日晚,改造完成一小時後,中心便收治了6名省內其他地市的重癥患者。

  『剛得知重癥要到我們醫院集中救治的消息,我和同事並沒有什麼恐懼,而是感到很振奮,因為我們醫院科室能力很強,全國也是排在前列的,疫情面前,大家都覺得有責任,也有能力進行救治。』楊威是哈醫大一院重癥醫學科的醫生,2003年高考選專業時,正值『非典』肆虐,他毅然選擇了臨床醫學,此後8年,他在哈爾濱醫科大學一路讀到重癥醫學博士。一位叫伍連德的人對他影響至深。

  110年前,醫學博士伍連德撲滅了在東北肆虐的肺部病變鼠疫,並創辦了哈爾濱醫科大學。自此,『赤誠愛國,無私奉獻』的精神在這裡生根發芽,代代相傳。『全省90%的重癥患者,平均年齡60歲以上,壓力當然大。可沒人退縮,自然做出迎難而上的選擇,不得不說,這是精神的力量。和同事們一樣,我的精神力量也來自這種傳承。』楊威說。

  『疫情面前,用伍連德精神培養出來的哈醫大人決不掉鏈子。我們遵循中央確定的「四個集中」救治原則,與4個地市協同承擔了省內新冠肺炎重癥患者救治任務。如今,重癥患者已清零,任務圓滿完成。』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張學介紹,疫情期間,哈醫大重癥、感染和呼吸等相關領域的專家成立了專家組,指導省內多家醫院開展救治工作,同時積極調動哈醫大的王牌專業之一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專家,參與省衛健委組織的新冠肺炎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分層治療,科學施策

  『特殊時期,平時的常規操作,很可能成為危險性極高的困難操作。疫情期間的工作強度、難度都是平時的至少5倍。』面對疫情中的復雜情況,不少醫生倍感壓力。

  辦法總比困難多。針對患者不同時期的病情,哈醫大一院院長於凱江提出實行分層治療、科學施策的救治方案,設立重癥1區、2區,過渡病房和留觀病房,為患者進行科學精准的治療和檢查。『雖然沒有特效藥,但我們可以通過密切監測,為患者提供支持性的治療,根據每個人的情況精准施策,提高自身免疫力,幫助患者橕過最艱難的時期。』於凱江說。

  集中救治過程中,於凱江每天都會和各學科專家進行MDT多學科會診,研討患者的臨床表現和病歷,根據不同病情因人施策。在這裡的每一秒,都是與生死競速;每位患者從病危到康復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

  一位患者突發大面積腦梗死,半小時內,神經外科專家進行了三級防護下開顱手術,患者重獲新生。

  一位86歲患者突發快速房顫,心室率每分鍾200多次,血壓直降,醫生立刻進行多學科MDT會診,制定了個體化治療方案,患者渡過難關。

  一位患者出現心肺功能衰竭等生命體征不穩定現象,救治中心啟動ECMO(體外膜肺氧合,又稱『人工肺』)進行治療,終於得到有效控制。

  中國工程院院士、黑龍江省新冠肺炎治愈攻堅專家組組長楊寶峰介紹,根據省內重癥患者基礎性疾病多等地域特點,治療團隊不斷探索、創新,采取『多兵種集團軍』作戰方式,把最強的醫療力量集聚起來,綜合采用氫氧氣霧化機、重癥血漿置換、中西醫結合、合理使用黏痰溶解劑、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等手段救治新冠肺炎重癥患者。

  在生命的懸崖邊,醫護人員們用精湛醫術、敬業精神將患者一個個『拽』了回來。值得慶幸的是,這裡的『白衣戰士』實現了零感染。

  給心靈穿上『防護服』

  『請看著我的雙眼,保持眼光對視,和我描述一下您感覺最舒適的畫面……』哈爾濱醫科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於蘊淼正在線上對患者進行情緒疏導,屏幕這一頭,是在救治中心接受治療的一名大四學生。畢業在即卻只能在病房隔離,這名大學生產生了強烈的焦慮情緒。經過一小時的專業治療,他的焦慮得到明顯緩解,卸下心理上的『包袱』安心接受治療,不久後便康復出院了。

  『能夠主動向我們尋求幫助的是少數,大部分患者不會認識到自己有心理上的問題,這時就需要前線醫護人員通過細心觀察發現潛在問題。比如患者失眠、厭食、情緒化,這些都需要特別關注。』於蘊淼是黑龍江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機乾預專家組成員,疫情發生以來,一直在進行對患者的心理救治。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很多人會擔懮、惶恐,甚至焦慮、有抑郁傾向。為此,我們在哈醫大心理專家團隊的基礎上,與全省100多名精神心理學專家和心理學志願工作者共同成立了心理危機乾預專家組,為患者提供心理疏導。』黑龍江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機乾預專家組組長、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楊艷傑介紹,『心理問題存在長期潛在的風險,越到後期越不能掉以輕心,對於一些情況嚴重的患者,我們會進行持續性跟蹤關注,這是對患者負責,也是對社會和諧穩定負責。』

  疫情期間,楊艷傑帶領團隊開展了重癥患者及過渡病房患者的心理乾預工作,同時為一線ICU醫護人員進行心理疏導,並培訓部分醫護人員掌握患者基本心理關懷方法。

  『患者有時出現心動過速現象,檢查後發現一方面是病毒造成心功能受損,另一方面是過於焦慮緊張、恐懼造成的軀體癥狀表現。有一次患者因為害怕開始哭,我就站在他身邊,握著他的手,說了些鼓勵和安慰的話,他很快就放松下來。』楊威說。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眾志成城 黑龍江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