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1日訊 3月31日,我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圓滿完成65天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援助任務,順利乘飛機返回哈爾濱。從1月27日由137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隊伍進駐武漢,他們收治病人340名,創下了受援醫院——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最強外援』的稱號,到如今帶領這支首批奔赴湖北的隊伍安全回家,這讓領隊焦軍東很欣慰。他說,作為我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從搶下三塊陣地迅速開展疫情救治,到迎來武漢保衛戰攻堅克難,再到打贏殲滅戰病區患者清零,這期間隊員們表現出來的果敢、擔當和專業讓他欣慰,也正是這些優秀表現讓這支隊伍能夠臨危受命、敢於亮劍並且不辱使命。
『一支先遣隊,注定要經歷許多艱難的摸索、實踐,而這檢驗的是團隊的成色。』焦軍東告訴記者,當時在家裡已經把到武漢後可能遇到的困難都捋了多遍,但來到當地還是遇到了許多想象不到的問題,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受援醫院醫用物資短缺的問題。『特殊時期時間緊迫,能上多少人就上多少人,關鍵是要最快時間進入陣地。』醫療隊進行簡單的動員後,來到武漢第二天第一批醫療隊就進入了受援醫院的十一樓病區。焦軍東說,能迅速進入病區,得益於我們醫療隊前期做了紮實的培訓工作。
『進入病區後還要快速站穩腳跟,這就要考驗我們隊伍的應變能力。』焦軍東說,到了2月3日,醫療隊已經在受援醫院『搶出』了三塊陣地,開闢了三個重癥病區。由於黑龍江和湖北相隔幾千公裡,醫院在許多方面南北差異也很大。快速適應環境以及和當地醫護人員盡快融合,就成了首要問題。
在受援醫院對所有外援醫療隊的負責病區、收治病人等多項指標進行的統計評定,黑龍江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各項指標均名列前茅,由此醫療隊也被冠以『最強外援』稱號。
焦軍東說,在先期克服了物資短缺、環境生疏等諸多困難後,在最短時間內,三個病區已經實行了三級查房和疑難病討論和死亡病例分析等制度。而這三項制度的執行,也為醫療隊的救治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個病區都屬於重癥病區,有協作、有分工、有側重,就猶如戰場上三個陣地相互配合,也成為有效阻擊疫情的一道堅強屏障。』焦軍東介紹,王洪亮組作為重癥攻堅團隊,用危急時刻敢於亮劍的勇氣和實力,成為受援醫院守護危重患者生命的堡壘;李家寧組險難時刻衝得上去,四小時搶下我省進入湖北的第一塊抗擊疫情陣地;於世寰組用擔當和精准,實現了孕產婦患者母子平安零死亡的奇跡。
『讓隊員們勇敢而來平安回家是我的責任,也是必須要完成的使命。』焦軍東說,隊員的心理管控和感染監控問題,是醫療隊能否保持戰斗力、能否堅持下去的關鍵。這兩個問題我們幾乎每天的組長例會都要特別強調、研究。『這兩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滿盤皆輸。』
正是我們每天給感控小組『上緊發條』,從醫院病區的感控巡查制度,以及駐地的每日『查房』制度,讓醫療隊目前得以實現『零感染、零減員』。而我們摸索出的相對合理安全的感控管理流程,也為我們後續的其他援鄂醫療隊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65天的超長援助到了後期,尤其是最後看到其他醫療隊陸續撤離,隊員們的心理已經到了極限。這個時候怎樣『管理』隊員的心理,可能比醫療救治更為重要。而這時候醫療隊的每日查房和駐地院內隊員溝通,就成了最有效的『管理』措施。『這段時間,我有空就會和隊員們在駐地院內多接觸、多溝通,就是傳達我們一直在並肩作戰,並一定保證他們安全回家的決心。』
就是這些團隊協作的氛圍,讓我們在最後的兩次撤並病區工作得以安全、順利完成,並在28日完成了最後一名病人的出艙轉出。焦軍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