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把擔當寫在戰『疫』一線 我省護理人員群像掠影
2020-04-07 07:29:4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蔣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4月7日訊 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中國宣傳主題定為『致敬醫護,共抗疫情』。

  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戰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省廣大護理人員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他們頑強拼搏、日夜奮戰,展現了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面貌。

  我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哈醫大二院呼吸科護士長李謙

  黃金窗口期必須抓住

  時間回到2月14日。經過頭一天晚上的熬夜奮戰,我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哈醫大二院呼吸科護士長李謙依然按時來到她負責的受援醫院11樓病區。這裡住的都是重癥患者,情緒焦慮無奈,病房氣氛壓抑。臨近11點,李謙和其他護士開始為病房裡的患者送午餐。

  『飯剛送到患者身邊時,是我們和患者溝通的黃金窗口期,必須抓住。因為這個時候患者對你給他們送飯的行為都非常感激,這時候你說的一些話他們也容易接受。』李謙說。此前幾個患者因為焦慮都出現了吃不下飯的情況,而她就是用這個飯前黃金時間,和這幾個患者進行了情感溝通,幾個人逐漸吃飯狀態都不錯。

  『三姐弟』也都在李謙負責的病區。『在給姐弟三病患中的弟弟送飯的時候,他這幾天總是抱怨伙食單一,已經連續幾天不好好吃飯了。』李謙說,『我給他送飯,趁他還沒吃的時候,就把他的恢復程度和他仔細聊了一下。』聽到自己病情快速好轉的信息,患者心情非常好。李謙就抓住這個時機,把好好吃飯的重要性和這名患者進行了詳細『科普』,然後還把他『嚴厲批評』了一番。幾分鍾下來,患者就把午飯『認認真真』吃掉了。

  李謙說,溝通的基礎首先是要和他們建立信任。而她的『床前』溝通法,就是要通過在患者床前對他們的心理需求進行快速解讀,並用細小的體貼行為讓他們對你產生信任。這裡還包括『技術含量』更高的床前為患者『說診斷』。

  我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哈醫大一院重癥醫學科護士長王磊

  我被這裡的場景震撼了

  3月7日,武漢迎來難得的晴天。當天上午,我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哈醫大一院重癥醫學科護士長王磊一直在等一個確切消息,那就是在他們病房住院時間最長的一對父子患者治愈出院。這對父子當時住在同一個病房,兒子病情輕一些,而父親的病情非常重。父親即使戴著無創呼吸機也呼吸困難,並且一直有生命危險。

  『老人的無助和兒子的無奈讓我們非常牽掛。因為兒子的年齡和這些年輕護士差不多,老人的年齡就像他們的父親一樣大。』王磊說,我們非常想通過努力,幫這個孩子留住他父親的生命。

  一個多月時間,護理團隊的付出感動了這對父子,他們特別感謝護理組這些年輕的孩子。王磊說,前一天聽說這對父子要出院,這些年輕護士就第一時間把信息相互傳遞,他們都為這對父子的攜手出院感到欣慰。『90後護士團隊用行動感動了患者,也感動了我們這些老隊員。』王磊說道。

  中午王磊得到消息,那對父子患者已經治愈出院。而王磊他們護理團隊和這對父子之間40多天的故事,卻會成為他們這些親歷者的深刻記憶。

  『因為在這對父子身上,我們傾注了太多情感,我們感動他們同時也被他們感動。』王磊說,如今到了大量患者出院的時候,而我們護理人員和這些病患之間的故事,也大多剛剛有了美好的結局。畢竟這些重患,特別是一家幾個人同時入院的家庭重患,能夠攜手走出病房是他們此生最大的幸福。

  我省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哈醫大二院外科總護士長馬翀奕

  太多感人瞬間刻在記憶裡

  馬翀奕所在的護理團隊隊員有三分之一是90後,回憶起在與這些年輕人一起並肩作戰,苦中作樂的日子,讓她終身難忘。

  在隔離病房,大家穿得像『太空人』一樣,不仔細看隔離衣上的名字都認不出彼此,卻絲毫不影響團隊合作,經過一周磨練,隊員間配合得十分默契,成為了彼此信任的親密戰友。

  馬翀奕發現,防護服上沒有口袋,護士在病房裡為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監測等護理工作時需要記錄的紙、筆等瑣碎物品常常需要拿在手中,工作起來特別不便。於是,馬翀奕將單位給她配發的乾淨的床單、被罩都貢獻出來,帶領在駐地賓館的休班護士親手縫制起小挎包。

  一個個針腳簡單的小挎包,一碗碗朴素的生日面,一段段感人的戰友情。馬翀奕告訴記者,他們戰斗的每一天都被愛包圍著。

  我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哈醫大一院腫瘤科護士趙曉琳

  我要做有溫度的護理人

  『琳琳,你記不記得31床的娟子?她出院以後情況良好,這是她給你寫的感謝信,還給咱送來了錦旗,我們都要向你學習!』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4樓病區,戰友紛紛為趙曉琳鼓掌點贊。

  回憶起與『娟子』初識時的場景,趙曉琳記憶猶新。『我是在工作的時候,偶然發現她就坐在床頭的位置,像個「小受氣包」似的,跟大伙兒也不咋說話。我就走過去安慰她,問她是不是遇到了什麼難事兒。她就抱著我嗚嗚哭,跟我說她在確診之前跟丈夫、大女兒接觸了,還曾去過父母家。如今他們全部在進行醫學隔離,不知道他們情況如何。』

  安慰之餘,趙曉琳開始了對『娟子』的『愛心投喂』。來武漢之前,細心的趙曉琳在網上查到武漢的百姓願意喝一點『湯湯水水』,於是便買了一只小壺帶在身邊。『工作間歇,我就煮點「湯湯水水」給她送過去。今天放點大棗,明天放點銀耳,她吃得開心,我心裡也跟著高興。』最終,『娟子』經過專家組評估,符合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的出院標准,治愈出院,回家待產。新冠肺炎孕產婦『娟子』出院的前一天,趙曉琳陪著她在天臺散步,兩個人抱頭痛哭。

  『娟子』只是婦產科隔離病房裡的一個『縮影』。在這裡,幾乎所有孕婦患者在自己出現發燒、咳嗽等癥狀後,都會選擇不吃藥,怕吃藥會影響到孩子健康。所以來到醫院的時候病情都是非常重。母愛,讓這些未來的母親將付出更大代價。

  為了讓這些患者有足夠的體力能夠正常生產,趙曉琳只要當班就帶著她們分別在隔離病房裡走圈。趙曉琳告訴記者,『孕婦們最願意走的一段路,就是從病房到走廊盡頭大窗戶這段。她們說,「這段不到50米的路,她們感覺越走越光明」。』

  他們是全省上下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的縮影,還有許許多多義無反顧的逆行者。他們在平凡之中彰顯偉大,把擔當寫在戰『疫』一線。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眾志成城 黑龍江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