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9日訊 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去年,北安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為環境『減負』,給生態『增綠』,全年空氣優良天數達標率為90%,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三減』施用量分別比上年減少2%、3%和3%。清理45處烏裕爾河、通肯河『四亂』問題,鬧龍河水源地整改通過國家驗收,新增造林面積1.63萬畝,連續29年未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
為解決污水排放問題,改善生態環境,北安市實施向前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PPP項目。該項目是全省百大項目之一,工程總投資7994.30萬元,於去年8月初開工建設,預計今年8月完工。工程完工後,排放水質標准將從原來的1級B提昇為1級A,既可灌溉農田,又能補充河道生態流量,提高水環境的保護度。通北鎮污水處理廠項目是該鎮實施『三供兩治』工程中的一項,總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污水處理量最大可達每天5000噸,每天來自全鎮的生活污水通過排水管線匯聚於此,在預處理車間通過粗格柵、細格柵、旋流沈砂等工序進行一級處理後,流入污水處理廠的核心部分生化池,再通過A2/O工藝,使污染物得到有機降解。處理後的污水再經過沈淀和消毒等工序後,可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准,將全部排放到河流中。污水處理廠的建成使用,不僅使污水得到合理排放,極大地改善了居民生產生活條件,為打造宜居城鎮再添助力。
北安市在農業綠色發展道路上,始終堅持打造農業淨土,還原農產品本色,堅定不移推進農業『三減』,讓農產品從根本上優起來。全力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建立大豆萬畝示范方10萬畝,農業『三減』示范區40萬畝,『互聯網+基地』16個,建設高標准農田16萬畝。深度開發『原字號』,延伸產業鏈,提昇價值鏈,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發展到14家,農產品加工能力達到180萬噸。成功創建『我的房前屋後』區域公用品牌,優勢農產品品牌發展到21個。林產經濟快速發展,預計實現產值10.7億元。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北安市將繼續強力實施『藍天行動』,強化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管控及『散亂污』企業治理;強力實施『碧水行動』,鞏固鬧龍河水源地保護成果,做好通北鎮『萬人千噸』水源地後續治理,加強烏裕爾河出境水質管控;強力實施『淨土行動』,推進15度以上坡地還林還草,壓實秸稈禁燒四級網格主體責任,10個秸稈固化站投產運營,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同時,還將繼續深度開發城市水系和周邊濕地等自然資源,加快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打造集生態、休閑、文化為一體的城市綜合景觀,提昇城市品位,彰顯城市魅力,將生態優勢轉變成產業優勢,給百姓帶來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