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0日訊(李哲 記者 遲亦達)多年來,漠河市氣象局適時根據需求,不斷提高氣象現代化水平,積極開展各類氣象服務,為推動漠河經濟社會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2017年之前,漠河林下經濟產業發展過程中,沒有常規的氣象觀測設備。根據需求,氣象局積極組織開展農業氣象知識培訓班,並建立農業生態氣象監測站,用於靈芝、藍莓、蔬菜作物生長環境的光照、溫度等氣象要素,同時進行大屏幕實時數據發布、實景監控、實時預警,方便產業組織者實時了解基地小氣候情況,適時開展生產作業,收到產業組織者反響較好。
建立『旅游+氣象』模式,全力推進全域旅游。與旅游局聯合,面向漠河25家旅游公司開展氣象知識培訓班,同時建立氣象局與導游直通式氣象信息傳送渠道,在預報預警上解決旅游上的『最後一公裡』問題,避免信息傳輸多走路、走岔路、走彎路。
為了提昇服務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能力和水平,2019年『黑龍江省氣象局—哈爾濱工業大學漠河極地模擬實驗基地』,在漠河揭牌。基地的建設可提供類極地氣象、環境、生態、交通、及凍土信息數據資源,為破解高寒地帶建築、交通、生命環境和生態環境的技術問題,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為我國冰上絲綢之路的暢通保駕護航。
據了解,漠河是國家生態安全重要保障區、森林覆蓋率達92.47%。漠河春秋兩季風力較大,氣候乾燥,是防止森林火災的關鍵時期,每年3月末,漠河就進入森林防火期。近年來,受漠河氣候影響,森林防火形勢嚴峻,氣候特征與1987年(1987年發生了『5.6』大火)極為相似,氣象局每周向市委、市政府及防火相關部門發布《森林防火氣象專報》,並抓住有利作業時機,輾轉於4個林業局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每年實施增雨作業都在10次以上,同時進行援外增雨滅火作業和聯合增雨作業,為漠河森林防火、撲火、農業抗旱和保護生態環境創造有利條件。
依靠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氣象局不斷提昇氣象預報預警能力,完善服務手段。先後在鄉鎮和景區、人口密集區安裝氣象信息發布電子顯示屏,昇級改造自動氣象站,建立氣象服務站、農業生態氣象監測站、景區氣象站、寒帶實驗觀測場,引進移動監測設備。開展中頻雷達監測、空間電離層監測、碳衛星接收、北斗地基增強系統等業務,逐步完善集地面觀測、空間天氣監測等多個觀測點組成的綜合自動探測網絡。前後建立北極村氣象預警中心和漠河市氣象災害防御中心,打造全新的綜合業務、會商、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