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1日訊(記者 孫英鑫)11日,黑龍江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省政府、國家環境應急專家組、伊春市、綏化市相關負責人,介紹伊春鹿鳴礦業尾礦砂泄漏事件應急處置進展情況。會上,省政府副秘書長李明春表示,根據11日凌晨3時的監測數據顯示,呼蘭河鉬濃度全線達標。


3月28日下午1時40分,伊春鹿鳴礦業有限公司鉬礦尾礦庫4號溢流井發生傾斜,導致泄水量增多並伴有尾礦砂。李明春表示,經過14天的晝夜奮戰,尾礦砂泄漏的特征污染物鉬已得到有效控制,依吉密河鉬濃度總體大幅下降,但受清污工程攪動影響微量超標,根據今日凌晨3時的監測數據顯示,呼蘭河鉬濃度全線達標。可以肯定地說,『不讓超標污水進入松花江』的應急處置目標能夠實現。
事件發生後,省政府及時啟動了環境應急二級響應機制,成立了以徐建國副省長為總指揮的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和前線工作組。生態環境部翟青副部長率30餘位生態環境各領域的專家赴現場指導。在這次事件處置中,指揮部突出科學治污、精准治污,充分發揮專家組作用。在依吉密河和呼蘭河兩個戰場,分別實施了『污染物控制』和『污染物清潔』兩大工程,指揮部統籌調度省直各部門以及伊春、綏化市政府等各方力量,晝夜奮戰,目前看,應急措施得力,成效明顯。
具體包含五方面:一是封堵漏點。3月31日早6時45分,成功封堵漏點,切斷污染源。目前正對4號溢流井進一步加固封堵,確保尾礦庫安全。二是築壩截污。在依吉密河實施『污染物控制』工程,先後構築18道攔截壩,全力阻截污水團下移,以空間為下游治理換取時間。三是絮凝沈降。在呼蘭河實施『污染物清潔』工程,設置15個處置點位對污染物進行吸附和絮凝沈淀處置,加速污染物自然沈降過程,降低污染物濃度。四是全面清污。組織涉事企業、流域沿岸的地方政府,動員當地人民群眾,采取專業化、機械化和人工清除相結合的方式,正在全面開展河道清污,徹底把污染物從河流中清除。五是保障居民飲水安全。在依吉密河、呼蘭河區域,鐵力市供水受到一定影響,其他地區用水安全。事件發生後,鐵力市及時關閉了第一水源地,在48個小區設置臨時供水點,同時迅速完成第三水廠昇級改造工程,並加快第一水廠地下水源建設。目前,鐵力市城市供水逐步恢復正常。
在此次環境事件應急處置過程中,始終堅持信息公開透明,沿整個河道設置了13個監測斷面,每天通過網絡平臺公布數據。通過這些數據可以看到,主要特征污染物鉬的數據每天都在發生向好變化。下一步,將繼續監測河流水質,持續關注流域環境質量情況。全面開展環境事件調查,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同步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評估,統籌謀劃生態修復治理工作,並依法依規嚴肅追責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