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15日訊 日前,哈爾濱市發布六項措施,進一步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有關疫情防控工作。其中,在持續強化入門管理方面提出,要強化社區(村屯)包保,進一步發揮社區(村屯)乾部、網格長、樓長、單元長『守門員』作用,入門必須測溫、掃『龍江健康碼』、戴口罩。要發揮社區(村屯)基層首創精神,創造性地做好開放式老舊小區管控工作,盡快適應由封閉式管理向流動式管理方式轉變。
13日~14日,多路記者深入哈市道裡、南崗、松北等區域的多個居民社區、小區,走訪中發現,無論是封閉管理的居民小區,還是開放式的老舊小區,面對最新疫情變化,社區、物業等部門都在嚴格按照六項措施要求,加強聯防聯控,因地制宜『守住門』『盯住人』。
13日,記者在哈市道裡區愛建路副60號的梧桐花園小區出入口處看到,兩名裝配齊全的物業保安人員手持測溫儀和龍江健康碼,正在對進入小區車輛及居民進行嚴格地流程把關,小區居民錯身、保持距離出入;快遞、外賣人員禁止入小區,在入口兩側分區等候。誠澤物業負責該小區的經理卜春元介紹,按照區防疫指揮部要求,小區居民入門必須『掃碼、測溫、戴口罩』缺一不可;武漢及境外返哈人員需先集中隔離14天,再居家隔離14天。物業配合社區在隔離戶所在的單元門張貼告知、隔離戶門貼封條安報警器,網格員每日會通過視頻方式跟蹤隔離人員的體溫監測,同時做好隔離戶的物資采買、垃圾定時收取等服務。
13日下午,記者先後來到松北區丁香大道新裡海德公館小區、熱源路金泰湖濱綠茵小區門口看到,兩個小區均有多名物業人員手持測溫儀和印有『龍江健康碼』的卡片值守,並對進入行人、車輛上所有人員進行掃碼、測溫。金泰湖濱綠茵小區業主王先生說,他每天出入,物業人員都很盡職,要求他必須掃碼、測溫再進入小區,毫不含糊。
隨著哈市臨街硬隔離的拆除,臨街庭院、單元管控成為社區防疫工作重中之重。14日,在南崗區文景街88號院卡口前,文化街道辦事處文景社區的志願者杜春志、高桂彩正在做臨街單元的『守門員』,他們不僅要引導進入單元的居民掃碼、測溫,還要在附近的幾個單元間進行巡邏。『臨街圍擋拆除後,小區出入口由原來的1個恢復至4個。社區采取讓志願者參與的辦法,對所有出入口實時管控。』杜春志告訴記者。
在距離該庭院不遠的文庫街10號也是一個臨街單元,記者看到,單元門多處張貼了『龍江健康碼』,進入小區的居民均需掃碼、接受體溫監測。『沒有了臨街圍擋,安全管控仍在進一步加強。』居民孫叡說,出門時,單元門口值守的工作人員會提醒戴好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地方,不紮堆、不聚集;回家時,社區工作人員還會幫助大家測體溫、進行掃碼。
『轄區內老舊庭院較多,圍擋拆除後,社區及時調整防疫手段,將防控工作延伸至居民庭院、樓道,在單元門張貼「龍江健康碼」,同時設置「流動哨」,繼續落實戴口罩、掃描「龍江健康碼」、監測體溫。』南崗區文化街道文景社區書記宋霞說,目前,轄區內成立由社區乾部、志願者等40餘人組成的巡查隊伍,分布到轄區9個卡口,全力守好『社區門』。
『在用好「防疫三寶」同時,我們重點嚴格管控單元內無人居住的空房,每日對居家隔離戶、空房戶進行日巡查,做到空戶管理零疏漏。』文化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辦事處依托網格化包保管理,由社區乾部、派出所乾警、志願者等組成45支防控網格小分隊,沿街小區門、單元門、商家門實施固定哨和流動哨結合管控,定人定點交替巡邏值守,築牢社區防疫重要關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