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龍江好網民】冰城這個『盒子』感動上億網友
2020-04-27 16:03:38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作者:封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創作了短片《東北人沒贏過一次網絡暴力,也沒輸過一次民族大義》,辭職創業的80後哈爾濱姑娘張小盒和她的自媒體團隊『一個盒子』火了。她說,沒有人能把努力發光的你,留在黑暗裡,她期待著這個『盒子』能於文化見微知著,於未來不忘始終……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祖國需要,我始終都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部原創公益短片《東北人沒贏過一次網絡暴力,也沒輸過一次民族大義》,讓眾多國人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就像短片裡說的那樣,疫情面前,東北人的奉獻與擔當、隱忍與犧牲其實都只為了一個最朴實的願望——『我願祖國,山河永固,人間皆安』。

  時長只有5分22秒,卻被千餘個大V賬號轉發,感動了近億人次的短片出自一個叫張小盒的哈爾濱姑娘和她的自媒體團隊之手。面對疫情,面對每天鋪天蓋地的消息,張小盒把自己和身邊人的想法通過短片說了出來。她說,她親眼見證了身邊志願者、普通人的辛苦付出,在這樣一個抗疫的特殊時期,她想通過短片給大家帶來一點點溫暖,給東北人鼓鼓勁兒!

  誰讓咱是共和國長子呢,總是要有擔當的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張小盒說這部短片的創作初衷並不復雜,『當時正值新冠肺炎疫情剛剛暴發,焦慮和迷茫困擾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抗疫之戰剛剛打響的時候,個別不理解的聲音讓互聯網一時風聲鶴唳。』

  看到網上有許多不好的言論,張小盒覺得很委屈:『其實這次疫情咱們東北的反應挺迅速的,也做了很多事兒,例如短片裡哈藥的捐助,還有很多因為時長沒放進短片裡去的捐助素材,我身邊的朋友、客戶也都在積極援助武漢。我和我的合伙人都覺得我們應該盡一點微薄之力,發出自己的聲音。』

  在那段疫情比較緊張的時期,哈爾濱的小區都開始封閉管理。在封閉的前一天,張小盒恰好和她的團隊在中央大街拍攝了一些視頻素材。張小盒說:『那是我們在半夜時拍的,能有一分多鍾吧,之後就開始了封閉管理,我和我的合伙人就在各自的家裡用一周的時間做了這個短片,短片裡除了我們拍的中央大街的本地素材外,還有很多的新聞素材。』

  短片上線當天就在互聯網上引發了極大共鳴並迅速傳播。『事實上,被忽視、被不喜歡對東北人來說,是一種伴隨成長的痛。窮、落後、土,在舉國安樂的時刻,東北人的形象在互聯網上就像一個到處打秋風的窮親戚,我們總是自嘲著說,算啦,算啦,誰讓咱是共和國長子呢,總是要有擔當的……』短片中,張小盒的這段旁白,讓許多人淚目。很快,各種理解、感謝、聲援的聲音紛至沓來。一位來自遼寧抗疫一線的護士回復『真的太累了,看完這個視頻,有勁了』,讓張小盒和她的團隊非常感動,瞬間覺得『很溫暖』。她對記者說,他們做這個短片的確是希望能被更多的人看見,但是卻沒想到會引起這麼大的社會反響,『我們希望這個短片能讓大家在這個時候感到一點點的溫暖,讓大家知道有很多東北人為抗擊疫情做了很多事兒,為大家鼓鼓勁兒。』

  與疫情奮戰的日子裡城市很空,卻住滿了愛

  除了《東北人沒贏過一次網絡暴力,也沒輸過一次民族大義》這部公益短片,疫情期間,張小盒和她的『盒子團隊』還創作了《愛的表白》《沒有人能把努力發光的你,留在黑暗裡》兩部短片。與『東北人』這部新聞短片不同,這是純純的兩部『情感』片。張小盒說,疫情期間,他們的作品在內容上基本上都是圍繞著普通人的情感與生活,講述生活在哈爾濱這座城市中的普通人共同抗疫的故事。

  《愛的表白》講述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時期的愛情,張小盒說:『2020年的情人節有些特殊,也許有人會說,災難面前如何過節?當然要過,而且要過得印象深刻,因為只有愛纔能消除距離,帶來希望。』短片中,張小盒用輕柔的聲音訴說著疫情期間情侶們是如何戰『疫』的,『即便只能宅在家裡,甚至只能通過網絡,這個情人節,真心相愛的情侶們還是能周游世界。去陽臺吹風、去客廳看海、去廚房賞春、去浴室聽雨……我想,這就是疫情之下,愛情最美的樣子。』張小盒說:『與疫情奮戰的日子裡城市很空,卻住滿了愛。』

  《沒有人能把努力發光的你,留在黑暗裡》則是通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北二道街經營水果店的名叫小軍的店主通過微信群賣水果的故事,講述普通人在戰『疫』時期的信心與堅持。張小盒說:『如果沒有疫情帶來的這場隔離,他可能只是居民區中一條普通街道上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水果店主,可是當疫情來臨,這個普通的他用智慧發出一束光,這束光照亮了他小小的水果店,也溫暖了很多像我一樣的鄰居。』

  像小軍一樣,在這個城市中生活著許許多多的普通人,他們都是在黑暗裡會發出光亮的人,『也許這場疫情把很多人都暫時拖入黑暗,但無論結果如何都請你相信,那些你努力走向黎明的時刻,都有它的意義。沒有人能把努力發光的你,留在黑暗裡。』

  張小盒說:『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幾乎在一夜之間顛覆了人們對文化傳播的認知,以抖音、快手這類短視頻平臺為代表的快餐文化更是侵佔了每個人的碎片時間,15秒就能看一個笑話,30秒能講一個知識點,1分鍾就能了解一個故事。內容的傳播速度遠遠超過了消化能力,引發的不良後果就是更深的孤獨、迷茫和價值感缺失。盒子生產的內容,也許不能用15秒就植入一個理念,但每一個視頻帶給大家的都是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溫暖和鼓勵。』

  辭職創業的一腔熱血,此生難忘

  『沒有人能把努力發光的你,留在黑暗裡。』這句話像極了張小盒和她那由4個人組成的一直為了理想而努力奮斗的『盒子團隊』。

  其實,1984年出生的張小盒本名叫張瑩瑩,吉林大學物流專業畢業的她,之前一直在金融企業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及企業綜合管理工作。10多年的管理經驗,讓她懂得人和文化對於一個團隊、一個企業,乃至一個民族的至關重要。張小盒說,她一直對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在與她的朋友也是她現在的合伙人青川聊天時,他們都覺得雖然現在每天鋪天蓋地的有很多消息,但刷爆屏幕的還是南方的消息比較多,來自東北自媒體的聲音很少。

  張小盒說:『我特別愛旅游,走過好多城市,但是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走的地方越來越多,就越來越覺得哈爾濱很美,就會經常在生活中發出這樣的感慨,為什麼這麼美的地方沒有人拍呢?為什麼沒有這樣的內容在傳播?我們能不能做一些這樣的事兒?於是我們倆一拍即合,說咱們就來做一點兒這樣的事兒吧。』

  說乾就乾,從決定辭職創業、確定項目,到辦理離職手續、組建團隊,這些紛紛擾擾的事情張小盒他們一個星期就搞定了。張小盒說,當時迎著漫天的猜測,他們並沒有驚慌,那時候的一腔熱血,此生難忘。

  2018年,他們創立了自己的公司派點傳媒,以東北文化為創作背景,拍攝新農業、新科技、社會發展、冰雪、人文和美食文化等內容的視頻,進行自媒體視頻創作。同年12月至2019年,張小盒和她的團隊創作發布了系列紀錄片《北方有佳人》,並於2019年成立全平臺統一自媒體頻道IP——一個盒子OBO。

  張小盒說,『盒子』這個名字有兩層含義,『一是直接聯想。因為每當有一個盒子出現在面前,每個人都會有好奇心,有期待,這也恰恰是我們對生產內容和輸出內容的追求。二是引申含義。攝影機的CMOS是方形,鏡頭是圓形。方圓之間由一個小小的盒子連接,這個小小的盒子卻能裝下大大的世界。這是我們對於盒子發展的期待,小故事、大情懷;小團隊、大夢想。我們期待盒子能於文化知微見著,於未來不忘始終。』

  把白山黑水呈現在千萬人面前,這是我的家

  張小盒的盒子團隊只有4個人,分工明確,她負責運營和撰稿;曾任職於光線傳媒,參與完成過《睡沙發的人》《加油!男孩》《都市夜歸人》等電影、紀錄片制作的聯合創始人青川,是導演兼攝影指導;畢業於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的周洋擔任攝影師和影視後期;而畢業於吉林師范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小白則在團隊中擔任視效和聲音編輯。4個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是東北人。

  張小盒說,他們心中都有著對東北文化和這片土地深深的愛,『很多人一提起東北就會想起燒烤文化、喊麥文化,還有舞臺上的紅花襖、棉帽子的形象,這可能是大家對東北人固有的印象,但實際上在我的心中東北是一個特別洋氣的地方,尤其是哈爾濱,這座城市非常美,這麼美的地方值得我們更好地去傳播。』

  『你們幾個都工作得好好的為什麼要去創業?』張小盒說,很多人都問過她這個問題,『所有創業的故事邏輯都一樣,那些苦難掰開了揉碎了,怎麼都是冗長的故事,青川不愛抱怨,創業也給我留下了太多難忘的時刻。如果是創業前的我們,可能半年內最難忘的事就是年終獎吧。創業不是為了追求它所帶來的附加收獲,比如個人的虛榮、財務的自由,甚至是沒有老板管束的舒適生活。如果是為這些,倒不是沒有可能,只不過通向這些目的的路徑實在太多,幾乎沒有人會選擇創業這條最難的路。』

  『那創業到底是為什麼?』『創業就是為了做成想做的事,創業就是要實現做夢都想實現的事,恰好我們的夢想一致。我們就是想把從小長大的家鄉搬到銀幕上,讓白山黑水通過我們呈現在千萬人面前,讓看到的人感嘆:她,真美!讓住在這裡的人驕傲地說:這是我的家鄉,我就是這兒的人。』

  張小盒說,『盒子』誕生於理想國,是白山黑水孕育出的文化火種。生在東北、長在東北、熟悉東北更熱愛東北的他們渴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向社會傳播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並在此基礎上記錄、提煉一個時代的精神,挖掘、詮釋東北文化的內涵。他們希望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尋求一個可以相交的平衡點。而短片《東北人沒贏過一次網絡暴力,也沒輸過一次民族大義》的成功,讓張小盒和她的團隊堅信,他們離這個理想與現實的交點越來越近了。

  張小盒說,『盒子』創辦的初衷就是要傳播東北文化,『東北人天性樂觀、熱血、幽默,是最具原創內容生產能力的群體,我們願做振興東北文化的星星之火,點燃這片土地上積蓄已久的創作熱情。』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