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三次產業聯動打好穩就業『組合拳』
2020-04-28 08:14:3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趙龍 李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4月28日訊 非常時期,大慶市堅持防疫情與穩就業同部署、同推進,減負、穩崗、擴就業多措並舉,打好突出重點部署、推進復工復產復業、跟進惠企服務措施、保障重點就業群體『組合拳』,構建起全市上下『一盤棋』、齊心協力促就業的工作格局,以就業穩促經濟穩、發展穩、民生穩、大局穩。

全市『一盤棋』

圍繞三次產業抓擴面促返崗

疫情期間,大慶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級穩就業工作專班,成員單位39個,並將駐慶油化央企、6所高校納入專班范圍,構建起地企協作、市校融合、全市『一盤棋』穩就業的工作格局。建立周調度制度,發揮協調聯動、分析研判、監測預警、督導落實等機制。各縣區同步成立工作專班。

林甸伊利液態奶生產基地項目工地,500多名建設者上崗施工;龍油550萬噸/年重油催化熱裂解項目工地,3000餘名建設者正在進行鋼結構預制、設備安裝施工。大慶市圍繞三次產業,緊盯企業復工復產就業需求,重點保障企業、項目,尤其是中小微企業上崗率。

一產方面,市、縣區政府主導,加大與市外、省外輸出地輸入地和用工企業協調聯絡,幫助農民工返崗復工。截至4月16日,已返崗復工6.5萬人,佔春節前返鄉總數的97.5%;組織客運專車380次、列車專廂1個,『點對點』運送農民工6515人。

二產方面,分區域、分行業、分重點為復工復產企業提供要素保障服務,推動規上企業、『油頭化尾』企業開復工。截至4月16日,全市452家規上企業中444家復工、復工率98.2%,返崗職工24.2萬人、上崗率99%。

三產方面,重點推動商貿物流、批發市場、餐飲、住宿、家政等行業遞次有序復工復產。截至4月16日,全市營業的396家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復業率達98.76%,返崗人員4.9萬人、返崗率98.7%。出臺『18條』措施,降低經營服務成本,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截至4月16日,全市10.79萬戶個體工商戶陸續復業,復業率93.3%,上崗就業率85%。

隨著『五制』服務、容缺辦理、『承諾+拿地』即開工等舉措的實施,4月以來大慶項目建設開啟『跑步前進』模式,10個省百大續建產業項目今年底將建成投產。據測算,今年大慶項目建設可帶動6萬人就業。

紓困惠企

政策服務『手遞手』送上門

堅持需求和供給兩端發力、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協同推進,稅務、人社、工信、財政、金融等部門發布稅費政策、財政資金保障、企業融資服務、穩就業扶持措施等相關信息,減負擔、補需求、強服務,紓解企業困難。

『真金白銀』為企業減負擔。積極用好國家社保費階段減免政策,不填表、不申請、不見面、全程代辦,截至4月16日為10151戶企業階段性減免2至4月份單位繳納的3項社會保險費3.77億元,惠及企業職工20.8萬人;用足穩崗返還政策,降低申請門檻,擴大政策受益面,截至4月16日為94戶企業返還穩崗補貼3.45億元,惠及企業職工4.75萬人。

『免、減、緩、返社保費政策預計可為企業減輕成本負擔9億元。』大慶市社保中心主任鄭葆鋒告訴記者,還將安排中小企業穩企穩崗基金,重點支持有困難的住宿餐飲、文化旅游、交通物流企業和制造業中小企業。

推動公共就業服務和市場化中介組織雙向發力、信息共享,密集開展返鄉農民工、春風行動、百大項目等線上專場招聘會35場。截至4月16日,654家企業發布就業崗位超過2萬個,達成就業協議3800多人。

成立服務企業工作專班,全市85名企業服務專員精准送信息、送政策、送服務。截至4月16日,已為25家企業推薦用工1663人,為企業員工開展技能培訓2085人。

打通『最後一公裡』

重點群體就業有保障

緊盯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重點就業群體,分類施策、統籌兼顧,確保跟進到位、服務到位、保障到位,打通就業『最後一公裡』。

『進一步暢通各村與縣內企業、各縣與市區企業、市內與市外企業、地方與油田企業4條農民工用工信息對接渠道,強化「點對點」服務保障。』大慶市人社局農民工工作科劉乃國介紹。

在駐慶6所高校設立人纔工作服務站,開學後將組織開展優質崗位信息發布、畢業報到手續代辦等送政策、送崗位、送服務進校園活動。組織高校與市內企業精准對接,推出線上線下招聘活動。大學生等群體自主創業,以企業方式最高可申領創業貸款300萬元,以個人名義最高可申領15萬元。截至目前,全市6所高校年度畢業生30%以上已達成就業協議。

兜底抓好困難群體就業,鼓勵城鎮大齡失業人員靈活就業,為1.2萬名『4555』人員發放靈活就業社保補貼3200萬元;首批在市區255個社區開發臨時性公益崗位,吸納零就業家庭成員等就業困難人員;在縣、鄉鎮、村屯開發保潔環衛、防疫消殺、巡查值守等臨時性公益崗位,安排4010名貧困勞動力臨時就業。

責任編輯:姜繼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