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大豆育種科學組組長李艷華,是綏化農業科技的『金鳳凰』,被當地人譽為『女袁隆平』、『金豆娘娘』。她培育的優質大豆10餘個品種、『東生』系列50餘個品系熱銷網絡,助力農民增加經濟效益40億元,種植『東生1號』『東生7號』等新品種的貧困戶當年實現了脫貧,拉動了大豆市場經濟的指數級增長。她朋友圈5000『圈粉』、30餘個大豆科普微信群12000『群粉』,免費傾聽李艷華依托『網絡微課堂』傳播的大豆科技知識,為農民農學普及、疫情期間備耕復產按下了『加速鍵』。她學農惠農、為民助民、科技利民、『網銷』富民,在互聯網上不知疲憊的耕耘著,傳播著科技強國的網絡正能量。她連接起了實驗室與互聯網的信息通道,是粉絲們追捧的『龍江好網民』。

『網銷』富民,拉動市場經濟『增長極』
『金豆娘娘』李艷華借助網絡平臺傳播科技、扶貧助貧,以科技創新引領『網銷』等新經濟新業態的發展,織密大豆市場經濟營銷網絡,引帶農民『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她培育的10餘個東生系列大豆品種成功轉化,獲得轉讓資金2360萬元。農民種植的『東生1號』『東生7號』新品種大豆單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200餘個網絡平臺貿易、加工的暢銷產品,豆皮、腐竹等深加工產品網上遠銷歐亞國家10餘萬噸,產品『網銷』覆蓋全國各地及亞洲、歐洲等網戶,網商、網戶對『東生』大豆好評如潮。東生大豆在東北地區第三、第四積溫帶累計推廣應用面積5000萬畝,采用新品種的種植農戶增產總量達20億斤,其中貧困戶種植新品種增產佔16億斤,新品種『網銷』增加經濟效益40億元,其中貧困戶增加經濟效益達32億元,種植新品種的貧困戶當年實現了脫貧。『網銷』新經濟新業態讓農民插上了脫貧致富的『科技翅膀』,拉動了大豆市場經濟的『網絡增長極』,『東生大豆』網絡『代言人』李艷華讓龍江大豆更有『自信』。『金豆娘娘』的科研成果被學習強國、新華社、中國科學報、中國新聞網等200餘家網絡新媒體和報刊紙媒報道。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官方網站發布《為中國大豆『爭氣』!『女袁隆平』培育的大豆單產》等信息鏈接100餘篇(條)。

網絡微課,傳遞農學科技『致富經』
『金豆娘娘』科研之餘開設『東生大豆技術交流群』網絡微課堂,群內涵蓋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地農民、種植大戶、農業技術人員500人。她網絡授課,傳播優質大豆種植技術等農學知識、增產增效方法等致富經驗近百次,解答疑難問題千餘條,發布產品種植、加工、銷售等增收致富信息百餘個,『網絡學員』留言萬餘條。李艷華建立這樣的網絡微信群有30個之多,每天設置不同的學習內容,萬餘名『學員粉絲』網絡互動。有著5000名『微粉』的微信朋友圈著實爆棚,他們對『金豆娘娘』發布的科技知識、農學常識等信息鏈接廣泛點贊、轉發、評論,營造了即時互動式幫學促學的網絡科技學習環境。『粉絲』們在留言中表示:內容接地氣,生動易記易懂;按時令科學種植,果真有效;地道的大豆農業專家,農民免費的科技致富『好幫手』;科技扶貧的『踐行者』,為貧困戶節約生產成本13.6萬元。這樣的留言還有很多。李艷華作為大豆種植技術的領路人,成為『美』譽互聯網的好網民,她本人榮獲中國科學院『關鍵技術人纔』、全國『巾幗建功標兵』、黑龍江省首屆『女性科技創新先進個人』、『感動龍江人物』等近20項榮譽。

網紅抗『疫』,描畫備耕復產『同心圓』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備春耕,李艷華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微信群近20次的大豆科普普及、數千次的音頻課件回放、上百次的答疑解惑,助力萬餘名『微粉』科技抗疫。她走進黑龍江交通廣播電臺直播間,主播《我們說說大豆吧》科普話題,解答網民線上諮詢。她通過網絡視頻會議,指導基地繁育大豆品種。她居家抗『疫』不停研學,網上學習百期《科技助農》節目直播。她響應省『攜手共築阻疫長城』號召,線上愛心捐款。她以科技的力量激勵廣大網民有序復農復產,科技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李艷華網絡科技傳播精准發力,正紮根『寒地黑土』,蘊育科技創新試驗田,引領中國科技、龍江科技、綏化科技進行時,為強化網絡文明建設傳遞科技正能量、穩固農業『壓艙石』打造中國『金飯碗』堅實助力,是當之無愧的『龍江好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