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做好村裡的『當家人』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2020-07-30 09:52:00 來源:牡丹江新聞網-牡丹江晨報  作者:楊建庭 陳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7月30日訊 今年上半年,涉農建設項目——唐櫻園項目終於落戶陽明區樺林鎮南城子村,該項目包含水果、有機蔬菜采摘、休閑娛樂等內容,項目建成後,可吸納全村300多名勞動力在村裡就業,村民的致富路將會越來越寬廣……盤算著項目今後會為村民帶來的經濟收入,畢佳庚的臉上也露出了高興的笑容。

  別看畢佳庚是一名『80後』,今年可是他擔任南城子村黨支部書記的第六年了,能讓全體村民都過上好日子是他的一個願望。為了實現這個奮斗目標,幾年來,畢佳庚愛崗敬業、腳踏實地、心系群眾,解百姓之懮、排群眾之難,身體力行帶領全村黨員以發展村集體經濟和帶貧增收為目標,針對全村農戶進行精准識別、精准扶貧、規范管理、發揮優勢、精准施策,全村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2019年,南城子村貧困戶實現全部脫貧!

  在脫貧致富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2014年12月,畢佳庚成為村黨支部書記後,帶領全村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在村裡認定貧困戶工作中,他始終遵循『堅持標准,綜合考量,民主評議,群眾認可』的原則,按照貧困戶識別標准對貧困人口進行識別,建檔立卡,規范管理。嚴格遵循精准識別方法,入戶開展貧困戶情況調查,按照應進則進、應退則退的原則精准到人、到戶,確保不漏一戶。

  脫貧致富中,畢佳庚始終堅持產業第一的扶貧理念,找准產業發展方向,充分發揮地域特色,調整種植結構,積極引導、鼓勵發展特色種植,實行土地流轉,規模經營,帶動貧困戶就業,增收脫貧,變被動『輸血』為主動『造血』;因戶施策,逐戶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確保產業發展方向符合貧困戶家庭實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在積極參與制定南城子村幫扶計劃的同時,他以強烈的責任感,身先士卒,常常深入田間地頭,處處留下了他訪貧解困、真心為民的身影。

  畢佳庚深知,抓項目建設、招商引資是實現鄉村振興、促進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關鍵所在。為促進南城子村的項目落地開工,他一方面多次與項目企業溝通聯系,一方面還要拖著疲憊的身體,帶領村兩委乾部,挨家挨戶做工作、溝通農戶、講項目發展前景,不斷增強村民發展信心。

  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5月1日,涉農建設項目——唐櫻園項目終於落戶南城子村,該項目涉及流轉土地農戶70餘戶,總投資5610萬元,佔地面積30萬平方米,包含水果采摘區、休閑有機蔬菜區、休閑娛樂區3個區域,建設內容包括40個暖棚、30個冷棚和采摘園相關配套設施,發展前景可觀。預計該項目建成後,可吸納全村300多名勞動力在村裡就業,進一步拓寬了村民的『來錢道』。

  不斷思索找出路,打造特色農業村

  在不斷的發展中,按照區、鎮政府關於『鞏固脫貧攻堅勝利果實,打造經濟發展特色村』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畢佳庚不斷思索找出路,持續帶領村民們創新創業。他結合南城子村的實際情況,與村兩委班子商定後,決定建設南城子村扶貧農家小菜園項目。該項目佔地面積42900平方米,總投資10萬元,包含黏玉米、毛豆采摘區和菜園區,其中菜園區共建有小菜園150個,分托管、自種兩種服務功能,提昇整個項目的服務能力。目前,該項目已經建成,該村也將形成集觀光、休閑、旅游為一體的新型休閑特色農業村,將促進南城子村831戶村民不斷增加收入。

  村裡經濟上去了、農民錢包鼓了,村民群眾對生產生活及文化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斷提昇。對此,畢佳庚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完善村裡基礎設施建設。幾年來,該村完成建設了4000平方米文化廣場,滿足居民的文化活動需求;積極爭取到土地整理項目,修建5公裡水泥路,實現了村田間路全覆蓋。

  多年來,畢佳庚作為村裡的『當家人』,始終把群眾的疾苦放在心上,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他用實際行動帶領全村黨員群眾埋頭苦乾、攻堅克難,讓昔日貧窮落後的鄉村舊貌換新顏。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