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北大荒:鴨稻共生一地雙收
2020-08-04 08:57:4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王菲 崔曉萍 姜斌 吳樹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種植戶齊佩學和他的『鴨稻共生』示范田。

  黑龍江日報8月4日訊 『嘎嘎、嘎嘎……』綠意蔥蔥的水稻田裡游來一群鴨,追逐、捕食,時而傳來清脆的叫聲。北大荒股份興凱湖分公司南崗一管理區種植戶齊佩學的『鴨稻共生』示范田,猶如一幅生動的畫卷徐徐展開。

  水稻田裡養鴨,有人覺得鴨子會把水稻秧苗糟蹋掉,但齊佩學的260畝鴨稻共生稻田卻長得茂盛。

  『其實,這是一種簡單實用且鴨稻兼得的生態農業模式,利用鴨稻共生的環境生產的有機大米,外觀和適口性都非常好,秋後長大的鴨子也可以得到一筆可觀的收入,是自然生態下農業循環經濟的示范。』南崗一管理區黨支部書記張宇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經濟賬:『一只鴨子排泄的糞便大約在10公斤以上,可直接作為水稻肥料,大大節約了種田成本,而秋天水稻出售的價格又較普通水稻高,每畝地淨增利潤300元,這樣算下來,260畝地鴨稻可以增收近8萬元。』

  『鴨子可是「種田能手」,鴨糞可以做肥料,只需追施少量的化肥和農藥,有效減少了肥、藥的施用強度,減輕了稻田污染。小鴨子還會把田裡的雜草和蟲子吃掉,活水肥田,提高了稻米質量。鴨稻田裡產出的大米富含硒、鐵、鈣、鋅等元素,具有原生稻米的自然清香,市場售價要比普通大米高。鴨稻共生不但能種出好大米,還能養出好鴨子。』齊佩學高興地告訴記者:『今年共養了4000只鴨子,興凱湖的生態環境為鴨子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存空間,鴨子不需要大量的飼料喂養,稻田地裡的小魚小蝦和雜草就是鴨子最好的餌料。而鴨子長期在稻田放養,肉質結實、營養豐富、健康又安全。

  興凱湖分公司農業生產部部長高佔營介紹說:興凱湖分公司地處大小興凱湖畔,魚米之鄉。水稻因受天然湖水灌溉,富含多種有機質,營養價值很高。近幾年,這個分公司為使水稻進一步達到節本增效提質的目的,大力推廣『鴨稻共生立體生態養殖』模式,實現一水兩用、一地雙收。通過『牽線搭橋』,使種植戶和區域內多家企業『成功聯姻』。分公司負責引進口感好、味道佳的稻米品種,農戶負責種植,企業再統一收購銷售,形成產銷一體化模式。『有了技術、不愁銷路,種植戶種田養鴨就沒有了後顧之懮。分公司正是利用獨特的自然優勢和獨到的營銷方式把鴨稻產業做大做強,打品質牌、走特色路,推動產業鏈不斷向縱深發展。』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