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勇工作照。(資料片)
『記憶中的王麻子小鋪』『「要緊街」上的寂靜小樓』『松花江畔的斯大林公園』……打開『大話哈爾濱』網站,一張張老照片、一段段關於哈爾濱的歷史記憶,為你講述一座城的故事,這些故事關乎城市人文與地理、歷史與藝術。
網站的創辦者孫勇是一名80後教師,他和一群熱愛哈爾濱歷史的朋友創辦了這個網站,大家平時都有自己的工作,空閑時間就義務為網站當編輯,更新文章,大家懷揣著對這座城市的熱愛,凝聚在一起。
創辦網站
講述這座城市的故事
『2009年,哈爾濱正在經歷一場「如何申辦2018年冬奧會」的社會大討論,我當時在讀研究生,也想為哈爾濱作些貢獻。』孫勇說,他開始從自己擅長的網站制作入手,希望可以多整理一些城市故事,並通過網站的形式呈現。當年5月,孫勇和朋友一起創立『大話哈爾濱』網站。
城市故事、人文地理、生活與文藝……孫勇的『大話哈爾濱』是一個以搜集、整理、宣傳哈爾濱歷史文化故事為主要內容的網站。孫勇說,當年建立大話哈爾濱,最初的想法就是幫助哈爾濱申辦冬奧會,希望可以促進哈爾濱本土文化的發掘整理和傳播。『雖然哈爾濱沒有申辦成功,但網站還在繼續,大家一直在為宣傳哈爾濱本土文化而堅持。』後來,孫勇又開通了『大話哈爾濱』微博、大話哈爾濱搜狐自媒體。2015年11月,孫勇建立『大話哈爾濱』微信群,並打造了微信訂閱號自媒體平臺。
『站在另一片屋頂,看到的還是屋頂,屋頂用塑料蓋上,規律地鋪著紅磚,我想是為了防雨……厭惡旅行的時候,惦記起十年前哈爾濱老道外晾曬的人們。』翻看『大話哈爾濱』裡的文章,總是有一種帶入感,不自覺地就會把你帶到這座城市的故事裡。孫勇說,『大話哈爾濱』是一個開放的、沒有固定組織機構和形式的文史愛好者聯盟,這裡有學者、高校老師,還有自由職業者,但是大家來到這裡更新博文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深愛這座城市,深愛這座城市的歷史。
義務傳播
讓更多人了解這座城市
除了講述哈爾濱的故事,孫勇的『大話哈爾濱』團隊還組織講座、沙龍、老建築尋蹤等活動,並免費為外地媒體、影視作品提供哈爾濱歷史資料的搜集,協助聯系本土相關領域研究專家等支持。
孫勇回憶說,2017年的時候,一個來自北京的攝制團隊在哈爾濱創作一部展示老城風貌的紀錄片。『攝制組導演苗萌從小在哈爾濱長大,但在拍攝過程中需要大量文史專家以及本地相關單位的支持,這對一直在京求學的他來說難度可想而知。』孫勇說,苗萌導演在搜集資料時找到了大話哈爾濱網站請求協助。大話哈爾濱社群的成員聽說消息後,立刻幫忙聯系專家、協調場地。最終,經過3年的拍攝,終於完成了紀錄片《晚霞中的紅蜻蜓—關於哈爾濱的記憶》,並榮獲2020北歐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一直堅守
保護這座城市的歷史和美
『在新西蘭的哈爾濱人問候大家,17年沒有回去了,等回去時一定去看看!』『看著你的文章,品讀著哈爾濱的歷史,尋找心靈的力量。』……網站成立以來,受到很多熱愛哈爾濱人文歷史網友們的留言鼓勵,每當看到這些留言,更加堅定了孫勇繼續辦好網站的信心。網站創辦至今,總瀏覽量約為400萬次,大話哈爾濱搜狐自媒體在2016年的黑龍江自媒體排行活動中,排名全省第四名,是榜單中唯一的文史類自媒體。
對於未來的規劃,孫勇很堅定,他要以老街巷老建築為線索,進一步挖掘和整理哈爾濱歷史文化故事,然後再用兩年的時間把網站的內容集結出書。『哈爾濱是我的故鄉,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要用最大的熱情來保護這座城市的歷史和美。』孫勇說,他自認為有這樣的責任和義務,將這些生活中的愛、力量和光榮世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