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8月31日訊(申震 記者許諾 王亮) 近年來,富裕縣小河東村采取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通過精神文明與產業融合、文化融合、家庭融合的方式,注重每個家庭主體,使全村的精神文明發展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3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網絡媒體看鶴城主題采訪報道活動走進富裕縣龍安橋鎮小河東村。
走進小河東村,乾淨整潔的人居環境、平整的硬化路面、別具特色的路燈、濃厚的新時代鄉村氛圍。物質文明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支橕,小河東村通過產業融合發展,努力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讓貧困群眾擺脫貧困,推動了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協調發展。
2018年小河東村召集村民代表,結合實際制定了《紅白理事會章程》,正式成立小河東村紅白理事會。黨員乾部率先垂范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充分利用村廣播、張貼宣傳標語、發放倡議書和線上轉發等多種形式,引導村民們樹立『喜事簡辦、厚養薄葬、勤儉節約、文明理事』的文明新風,村民辦理紅白喜事,理事會主動免費上門服務,耐心勸說家屬文明操辦,不准搞攀比浪費和聚集活動,不上高檔煙酒,不請秧歌隊,不租高檔車橕場面,任何村民不准搞特殊化。紅白理事會成立2年以來,服務了13戶,及時勸說了27家,有效遏制了婚喪喜慶活動大操大辦、人情債、攀比炫富等不良陳規舊俗,減輕了不少開銷,讓村民一身『輕松』,樹立了新風。



龍安橋鎮黨委書記鄭繼新告訴記者,該村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匯聚了一批講『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結合志願者特長和群眾需要,成立了政策宣講、扶貧幫困、生態環保、文明倡導、敬老助殘、文體服務等志願服務隊。通過志願服務活動的開展,在全村逐漸形成了全民參與、共建共享,奉獻友愛、群眾滿意的文明新風。
據了解,該村每個月組織開展2次接地氣、有人氣、提心氣的文化活動,讓全村百姓從『農閑』轉換成『農忙』,從生活單一轉換成多元模式,今年小河東開展了葦簾編織技術大講堂、最美婆媳、最美庭院評選會、六傳六習進心田、共建美麗宜居小河東、文明實踐伴我行等30餘場活動,村民們積極參與其中,在喜聞樂見的活動中不斷給腦袋充電,文明實踐新風滋潤著他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