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9月1日訊 賓縣17個鄉鎮143個行政村的村規民約修訂已全部完成。全縣被評為省級文明城市,全縣有市級及以上文明鄉鎮7個、文明村19個,其中賓州鎮和順村、二龍山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縣級及以上文明鄉鎮15個,在全縣17個鄉鎮中佔比達88%;縣級及以上文明村83個,在全縣143個行政村中佔比達58%
近日,記者走進賓縣賓州鎮二龍山村馬家屯曉明農家樂的大院,大門旁掛的『十星級文明戶』的牌子格外醒目。農家樂屋內窗明幾淨,院裡桌椅整整齊齊,正忙著打掃客房的吳恩蘭剛送走一批客人,預約訂房的客人又接踵而至。紅火的生意不僅得益於二龍山旅游的地理優勢,更是經營者吳恩蘭一直秉承誠信的經營理念,讓農家樂得到了游客的認可。
『2009年馬家屯開始美麗鄉村改造,村裡乾淨整潔,游客越來越多。我們響應政府號召開起了農家院,不坑人,不宰客,如今生意越做越紅火,年收入能到20萬元左右。』吳恩蘭自信地說。
吳恩蘭家庭和睦,兒子媳婦也孝順,做買賣講究誠信。2019年,吳恩蘭一家被評為市級『十星級文明戶』,成了十裡八村的文明榜樣。『他們家能把生意做好,鄉村文明建設功不可沒。』二龍山村黨支部書記吳少軍介紹說:『下一步,我們要根據村情實際積極開展「最美庭院活動」評選,引導村民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不斷營造村容整潔、庭院美化、生態良好、民風良好的新氣象。』
在二龍山村,像吳恩蘭這樣靠著鄉村游富起來的農戶有80餘戶,第三產業成了村裡除了農業外又一大支柱產業,拉動鄉村的振興發展。『來到我們二龍山村,不但玩得好、吃得香、住得舒坦,游客回到城裡還會念念不忘,那是因為我們保留了濃濃的鄉情。』吳少軍帶著記者走進村裡建起的民俗館,館內陳設著傳統農具、糧票布票、農家院用品等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展品,從衣、食、住、用、行等全面展示鄉村民俗、文化特色以及從貧困到富裕的發展軌跡,共收藏各個時期的農耕文化及生產生活用具300餘件。
二龍山村馬家屯是賓縣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縮影。通過媒體宣傳、強化示范引領作用等系列措施,賓縣三合村推動形成『婚喪嫁娶不收禮、村民有事商量辦、公益事業大家攤』的醇美鄉風;永和村充分發揮大喇叭和宣傳欄作用,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婚喪事大操大辦的危害;營口村以『誠、孝、儉、勤、和』為切入點,開展了『十佳孝星』評選活動。這些示范村屯的帶動,為加強村民思想道德建設、傳遞新時代新思想等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引領力』。
近年來,賓縣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外修生態內修人文,全面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農民文明素質、農村文明程度持續提昇。賓縣縣委書記李瑩說:『鄉村振興是農村新時代的主旋律,我們注重發揮媒體挖掘典型、宣傳典型、傳播典型的示范引導作用,深入報道村屯勤勞致富、孝老愛親、脫貧勵志、鄰裡互助典型人物、典型事跡,開展星級文明戶、好兒媳、好兒女、好家庭等系列評選活動,大力弘揚家庭美德,傳遞和諧和睦的文明家風。』
據悉,賓縣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移風易俗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健全了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禁賭禁毒會等村民自治組織。全縣17個鄉鎮143個行政村的村規民約修訂已全部完成,推動形成移風易俗的社會新風尚。目前,賓縣被評為省級文明城市,全縣有市級及以上文明鄉鎮7個、文明村19個,其中賓州鎮和順村、二龍山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縣級及以上文明鄉鎮15個,在全縣17個鄉鎮中佔比達88%;縣級及以上文明村83個,在全縣143個行政村中佔比達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