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在黑河,有一條教科書級旅游『線』
2020-09-02 07:42: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長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璦琿—騰衝主題公園夜景。圖片由黑河市委宣傳部提供

  『璦琿—騰衝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主題公園』探秘

  黑龍江日報9月2日訊 黑河,舊稱璦琿,因其所處方位獨特,總是自帶節奏。

  地處黑龍江右岸,所以坐擁『中俄雙子城』美譽;更因佔據一條奇特的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北端點,而和遠在3700公裡之外的雲南騰衝開成一朵並蒂蓮。

  2020年7月,在黑河城區東側,一座佔地9.5公頃的大公園對外開放,『璦琿—騰衝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主題公園』揭開了神秘面紗。這座有著長長一串名字的新公園,以其獨有的地理文化意義和十足的高顏值,成為黑河新地標,旅游宣傳新名片。

  去黑河,一定要去站一站『胡煥庸線』北端點。

  人們對『璦琿—騰衝線』這個地理名詞的記憶應該是從初高中地理課開始的。以雲南騰衝與小興安嶺北麓的黑龍江璦琿為南北兩個端點,在中國版圖上將它們直線連接,會出現一條明顯的分界線。線的兩側,整個中國大陸的人口、氣候、文化等截然不同。這條特殊地理位置線,就是『璦琿—騰衝線』。國際上稱其為『胡煥庸線』,它的提出者是中國著名地理學家胡煥庸先生。 (下轉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1935年,胡煥庸先生用手工畫圖的方法,畫出了這條著名的人口地理分界線,這是一件至今令人稱奇的事。85年前繪就的『胡煥庸線』,是用當時的『大數據』算出來的。彼時,中國總人口大約4.75億,胡煥庸先生以1個點表示2萬人,將2.3萬個數據點落在地圖上,再以等值線畫出人口密度圖。『大數據』讓他有了重大發現——這條線的西側,佔當時國土面積的64%,卻僅有全國4%的人口;而這條線的東側,面積僅佔當時國土面積的36%,卻聚集著全國96%的人口……這就是著名的『胡煥庸線』,它是地理學上的人口密度對比線,也是一條自然地理生態環境的分界線。2009年,中國地理學會發起『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評選,『胡煥庸線』名列其中,其成為20世紀中國地理最重要發現之一。

  如今85年過去,中國經濟社會經歷了無數變化,人口數量從當時4個多億變成如今的14個億,但人口密度分界線還基本圍繞著胡煥庸線做微小波動。

  因為這條線,璦琿、騰衝,這兩個邊陲小地廣為人知。如今,這兩地都有一座名字相同的主題公園,公園的相貌也大體相同。2014年,黑河愛輝區和雲南騰衝第一次握手,雙方一致希望沿著這條45度傾斜角的地貌標識線,做兩地經濟、文化和旅游交往的延伸思考。

  2017年初,黑河與騰衝正式締結為友好城市,當年雲南騰衝先行一步,建成了『騰衝—璦琿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主題公園』;2019年3月,黑河『璦琿—騰衝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主題公園』建設動工,2020年7月開門迎客。

  走進黑河璦琿—騰衝主題公園,一眼可以望見以胡煥庸線為主軸做的公園主通道,主體軸線景觀區有入口景觀牆、胡煥庸先生雕塑、一幅帶有中國版圖雕刻的紅色背景牆。依胡煥庸線為基本坐標,東北節點代表璦琿,西南節點代表騰衝,分界線上鑲嵌著沿線28個城市標志。

  公園的康體休閑活動區,是依據簡化的中國版圖確定的步行環道,強化人口地理分界線的區域特征,兼具旅游觀光、市民休閑、娛樂、健身、漫步等功能。游人們在游覽和行走中,體味著歷史的厚度,感受著時空穿梭的奇妙。

  黑河,作為這條獨特的地理分界線上的開端城市,正開放視野,同各方力量謀劃更廣更深的發展。2018年5月,中國科學院遙感地球所郭華東院士工作站在黑河愛輝區揭牌,工作站通過平臺建設,引進團隊,借助遙感技術,破解『胡煥庸線』在歷史、環境、人口等方面的問題,廣泛開展『璦琿—騰衝』線及其輻射區域的研究,從智庫角度服務兩地發展,開展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務實合作。

  黑河,將沿著祖先的足跡,在騰衝——璦琿這條看似虛無卻又從古至今影響著一代代人的地理人口分界線上,展開一場漫長的文化遠行。

責任編輯:姜繼周

【專題】雙節同慶 家國團圓

【專題】北方有大美,燃情黑龍江——聚焦黑龍江省第三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