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聽歷史、走近『高科技』 大慶孩子常跑展館愛研學
2020-09-02 10:08:53 來源:東北網-大慶晚報  作者:谷淑敏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2日訊 聽歷史,看城市巨變,與『高科技』面對面……就在家門口的展館裡,不但讓孩子親眼見證了家鄉的美麗,更能了解這座城市的昨天和未來。

  與往年假期一到就外出游玩不同,這個假期,多數家庭都選擇了留在家裡過暑假。雖然沒能遠走,但是各大展館開放,孩子們在玩中學,依然很盡興。

  聆聽遠古的足音

  有人說,博物館是孩子的第二課堂。8月21日9時許,記者來到大慶博物館時,門前已有人在排隊。

  這個假期,部分孩子已經不是第一次來館了,他們是受到館內『語音導覽機』的吸引來的。在大廳接待處旁邊,記者見到了一面牆似的『語音導覽機租借』處。『語音導覽機』,是一款能自主介紹展館內情況的租借『播報機』,深受孩子們青睞。

  通過手機操作,交200元押金,使用過後歸還,押金自動退回,整個操作流程有現場視頻指導。有了它,家長們輕松地陪著參觀就行了。

  展廳內,很多孩子手裡都拿著『語音導覽機』。受到預約、錯峰等限制,每一層展廳的人數不多,也沒有像以往聚在一處討論的情況出現。

  孩子們在『語音導覽機』的引導下,邊看邊聽,就連一些低齡兒童,也安靜地聽著『語音導覽機』的介紹,不吵不鬧。

  記者在博物館的介紹中看到,大慶博物館自2002年與中國科學院等專家成立課題研究組以來,已經走過了十年不尋常的跨越式發展歷程。化石從無到有,2002年時,大慶博物館還沒有一件化石,經過一年的努力,2003年大慶博物館舉辦了『全國首屆第四紀哺乳動物展』,到2009年底,大慶的哺乳動物化石收藏量已達20餘萬件。

  看家鄉巨變

  對於部分市民來說,對大慶規劃展示館有些陌生,即便偶爾從附近經過,也沒進去好好看看我們所生活的這座城市有多美。

  8月21日下午,在大慶規劃展示館門前,記者沒有看到排隊的景象。工作人員表示,按照防疫要求,進館人數有限制,要錯峰參觀。在這裡,不但有大慶歷年獲取的殊榮展示牆,還有標志性建築的『縮小版』展示,像大慶西站、薩爾圖飛機場、大慶之光、鐵人紀念館等都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參觀者面前。

  胡先生家住銀億小區,他是陪著老人、帶著孩子來這裡參觀的。每到一處景觀,尤其是大慶市房屋變遷部分的展示,胡先生就會給家人講那個時代的故事。

  『來之前,我可是做了不少功課的。』胡先生說。

  從事教育工作的胡先生告訴記者,孩子要開學了,這個假期沒有外出,就帶著孩子市內游了。他們一個展館一個展館地看,就是想讓孩子了解自己生活的這座城市,讓他知道自己的家鄉有多美。對於孩子來說,讓他親眼看到比生硬的說教有效果。如果不是有城市規劃展示館這樣的地方,孩子怎麼有機會了解城市的全貌?孩子平日所能看到的大多是城市裡的高樓、奔馳的汽車,而這裡,能給孩子另一個視角,讓他發現家鄉的美。

  走近『高科技』

  在大慶市科學技術館門前,這裡的孩子比家長多。有個別家長帶著兩個或三個孩子來參觀。

  在一樓的展示廳,因為不似以往的擁擠,孩子們也都自覺遵守不紮堆、不聚集的倡議,如果有孩子在操作模擬電話,後面的孩子就會選擇其他的設備,等這邊空出來了,再過來體驗。整個展廳內也格外安靜,孩子們的腳步都輕了許多。

  開學就是五年級小學生的陳雨佳,提前完成假期作業的條件就是,讓媽媽帶她來一次大慶市科學技術館。

  陳雨佳說,她還是第一次來,可她的同學有的已經來過三四次了。聽同學講過這裡面很多設備的『神奇』之處後,陳雨佳早就想來了。陳雨佳的媽媽告訴記者,孩子平時要補課,放假了以往都出遠門旅游,如果不是這個假期特殊,還從未想過把家門口的展館一一走走看看。

  『每個展館差不多都能參觀一天,雖然孩子沒出門,但玩得很開心。』陳雨佳媽媽說。

  雖然不似以往外出游玩,但這個別樣的假期,也讓很多市民有機會來到家門口的各大展館,了解到我們這座城市的空間布局,她的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穩步發展,知道她的城市功能在日趨完善、生態環境大幅度提昇……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