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水扶正線杆。

檢修線路。
8月27日下午5點多,『巴威』臺風裹挾著來自東南太平洋的水,降落在采油九廠龍虎泡作業區。
采油九廠電力維修大隊外線一隊駐紮在杜爾伯特草原腹地,員工們在板房裡靜靜等待臺風的到來。只見這雨從淅淅瀝瀝到刷刷刷,小雨逐漸轉成中雨。『看這架勢,風不會很大。』隊長李江濤看了看天說。
之前預測『巴威』將至,外線一隊就做好了准備,隊長、書記、副隊長開了專門會議,事先做好應急預案,備好應急器材,安排好搶險人員。風雨來襲,這群電力人毫無畏懼,一路向前。
大隊團委書記、二班班長於佳恆說:『我們電力維修大隊的口號是「只有停電的線路,沒有停頓的服務」。事先做好萬全准備,纔能兌現自己的承諾。』
外面風雨不停,板房裡大家坐在一起靜待。外線一隊是一支過硬的年輕隊伍,現有員工29人,其中黨員14人,平均年齡32歲。主要負責采油九廠6—10kV配電線路的檢修與維護工作,共管理龍虎泡、敖古拉、葡西、泰來、龍西、致密油6個作業區。
他們堅持實行線路承包管理,把責任落實到班組、落實到人,極大地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他們始終把提昇檢修維護質量、反習慣性違章作為管理工作的重點,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大力倡導『只有停電的線路,沒有停頓的服務』文化理念,倡導『員工零違章,檢修零缺陷,確保零事故』的安全管理理念,不斷強化員工的服務意識、安全意識,努力提高服務質量,提昇安全管理水平,使檢修合格率100%、員工操作零失誤,線路跳閘率控制在7次/年.百公裡以下,事故率控制在4次/年.百公裡以下,並呈現逐年下降的良好趨勢,為油田生產提供了安全優質的電力保障。
這個隊自成立以來,先後獲得了油田公司工人先鋒號、青年文明號,以及采油九廠先進小隊、工人先鋒號、五四紅旗團支部等榮譽稱號。
雨,始終沒停。入夜,記者在板房裡睡得不踏實:不是因為條件艱苦,而是時刻准備和大家一起搶險。
外面,風一直刮,但不猛;雨一直下,但不大。看來所謂的臺風,到了大慶,老實了。
一夜無事。
第二天早上5點多,風大了些,但也不是大家想象中臺風的樣子。只不過樹梢大動,搖落一院樹葉。6點半,於佳恆和隊員們開始在轄區巡查,看看到底咋樣。
一切如常,沒咋樣。
『那個杆,前陣子扶正的,這次風雨中堅挺住了。』於佳恆指著一根泡在水中的線杆說。他口中的這個杆,是之前搶險扶正的。
8月5日上午8點,負責雨季駐前線工作的外線一隊二班接到一項特別的任務:哈爾溫區塊哈甲乾線低窪地帶出現嚴重的歪杆!
20多分鍾的時間,一支由副隊長劉善禹、班長計玉武帶領的6人搶修小組,奔赴故障現場。
到了現場,眾人發現,問題要比想象中嚴重得多。本來就是積水地段,連天的雨水衝刷,致使杆根沙石流失,線杆嚴重傾斜,已經瀕臨倒塌。可開闊形水面、齊腰深的積水和近百米的距離,讓搶修小組犯了難。施工設備無法靠近,沒有機械進行吊裝,而問題線路又是乾線,涉及井位較多,一旦發生電杆傾倒,不但會對油田生產造成損失,還有可能發生傷人甚至亡人事故。
認真分析完現場情況的劉善禹副隊長,起身扛起了搶修用料。
水位太深,穿戴防水護具反倒危險,身為共產黨員的劉善禹和計玉武,率先跳入水中。
『黨員先上,預備黨員也不能落後,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搶修工作!』在劉善禹和計玉武兩名老黨員的帶動下,搶修隊員紛紛響應。
近百米的距離、齊腰深的積水、笨重的搶修用具、沈重的沙石袋,搶修隊員腳踩淤泥,往返數次,纔將全部搶修用料運到故障現場。
2.5米長的鋼簽要打到地下2米深處,可1米多深的積水影響了工作進程,搶修隊員憑感覺向水底掄起大錘!
一根、兩根、三根……為了鞏固地錨的強度,11根鋼簽被6個人生生地打入水下2米多深的位置,而鐵柄的大錘也將6個人的手掌磨出了水泡。
連接鋼簽,組成地錨,近20米的鋼絲繩,十幾處連接點,搶修隊員數次潛入渾濁的水下,將整個地錨網完整地連接在一起。
近3個小時的忙碌,還只是准備工作……
兩人一組拉動鏈條扶正線杆,剛硬的鏈條將手上的水泡磨破,可看著兩名默默工作的老黨員,在場的員工沒有一人抱怨。
8月5日下午2點,歪杆被扶正,11根地錨的拉線將線杆牢牢固定在水中,20袋百斤重的石子穩固了杆根的強度。
5個小時的忙碌,一場發揮了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克服了惡劣條件,依靠員工經驗和智慧避免了油田生產損失、保障生產安全的搶修任務,圓滿完成!
說完這個事兒,於佳恆笑了:『多虧平時有准備,就算風大也沒事兒!』
8月28日8點多,忐忑了一夜的員工們返回隊裡吃飯。大家慶幸『巴威』給面子,本轄區沒咋地。隊長李江濤正給另一個班打電話:『雨一停就上人,把齊家北那個變壓器修好。那是一口高產井,別給人家耽誤產量……』
『巴威』成『巴微』,臺風也不『瘋』。副隊長張鳳軒挺高興:『管他臺風來不來,咱做好准備就沒事兒!』
臺風在哪裡?臺風啊,在油田電力人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