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有溫度接地氣聚人氣——齊齊哈爾市多措並舉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
2020-09-03 11:15:09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熊壯 宋家興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3日訊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舉措,是進一步推動基層宣傳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改革創新的迫切需要。

  自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開展以來,齊齊哈爾市以『試點先行、漸次推進、全面鋪開』為原則,以『資源聚合、內容融合、隊伍整合』為方向,建立有效運行機制,通過積極穩妥、富有成效地開展文明實踐活動,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在基層做實做強。一系列有溫度、接地氣、聚人氣的文明實踐活動飛入尋常百姓家,匯聚八方力量,扮靚鄉風文明,推動鄉村振興。

  聚合各類資源搭建行之有效網絡

  有場所、有內容、有活動、有保障……自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啟動以來,齊齊哈爾市通過整合農家書屋、文化廣場、黨員活動室及道德大講堂等基層公共服務陣地資源,打造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法律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健康衛生服務、健身體育服務等六大平臺,以全域為目標,實現三級覆蓋。

  截至目前,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已全面啟動,並以協作為手段,撬動行業資源。發揮教育、醫療、共青團及各級文明單位組織優勢,廣泛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努力構建雙贏局面。梳理形成了結對共建幫扶對子1452對,累計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1000餘場。

  經過全力推進,齊齊哈爾市打造出了特色品牌。富裕縣投資逾千萬元,新建了功能齊全的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極大滿足群眾文明實踐需求;龍江縣創新運用『講、教、評、幫、樂、禮』,積極推動志願服務項目化、體系化;碾子山區圍繞旅游產業發展,深入開展專項志願服務,叫響了『十萬山城人、十萬志願者』品牌……2019年,富裕縣、龍江縣被分別列為全國、全省第二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

  融合多方內容開展貼近群眾活動

  文明實踐活動接地氣,纔有生命力。齊齊哈爾市堅持把理論宣講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重點任務,發揮黨的基層組織引領作用,讓黨員乾部和老百姓一同走進紅色講堂,聆聽黨的聲音。如富拉爾基區成立了『理論進萬家』宣講隊伍50支,2019年初至今完成基層宣講429次,受眾達萬餘人。

  充分利用文明創建工作經驗,以群眾喜聞樂見、樂於接受的方式,積極探索宣傳、教育、關心群眾的有效途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梅裡斯達斡爾族區按照較大村和社區每周一場活動,中等規模村半月一場活動,較小村一月一場活動的頻率,積極組織開展『鄉村大舞臺周末演起來』活動,深受廣大群眾歡迎。

  與此同時,依托現有網格化管理制度,通過宣傳發動、群眾性文化活動,積極引導基層群眾崇尚科學、移風易俗,養成文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

  僅在疫情期間,全市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就依托『文明鶴城』官方微信公眾號累計發布『最美逆行者』34期65人,並成功申報追授王春天為第七屆全省道德模范;馮金玫、張東海、顧澤鑫等5人入選2020年第一季度『龍江好人』,在全市范圍內迅速形成了學習典型、爭做典型的濃厚氛圍;有3700餘名基層網格員、紅白理事會志願者參與入戶宣傳,成功勸阻紅白事、壽宴等活動2300餘起,有效阻斷了鄉村疫情輸入擴散渠道。

  整合零散隊伍培育專業高效主體

  不斷壯大的志願者隊伍,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項目,各具特色的志願服務團隊……伴隨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入,齊齊哈爾市志願隊伍也越來越完善。

  通過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納入『一把手工程』,常態考核、定期培訓,由縣鄉村三級書記親自抓、具體管,並分別擔任相應層級志願服務隊伍隊長,以上率下,廣泛掀起志願服務熱潮。疫情期間,全市2.3萬名黨員志願者主動參與卡口管控、消毒消殺、入戶排查等工作,切實做到了疫情在哪裡,黨員就在哪裡,志願服務就跟到哪裡。

  依托鄉土文化人纔、醫務工作者及返鄉大學生等專業技術人纔,著力打造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文藝服務、助學支教等8類常備隊伍,以及若乾具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的『8+N』志願服務隊伍,並探索建立了激勵回饋機制、點單服務機制,培育了『「疫」起走心』『助力脫貧攻堅志願你我同行』等一批志願服務品牌,有效彌補了基層資源短板。

  以『五老』志願者為補充,發揮餘溫餘熱。鼓勵動員『五老』走出家門,履行社會責任,參與文明創建。泰來縣以楊永奎老人為首的永奎志願服務隊,積極發動農行小區『五老』人員,主動擔當鄰裡矛盾『調解員』、民情民意『信息員』和疫情防控『戰斗員』,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好幫手。

  截至目前,全市共組建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4829支,登記在冊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52萬人,年初以來開展活動8000餘次,服務群眾近20萬人次。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