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9月7日訊 綏芬河市委書記、綏芬河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黃士偉,就搶抓自貿新機遇,『百年口岸』發生了哪些新變化,以及興邊富民的特色和亮點,回答了記者提問。
變化之一,開放格局實現新拓展。構築起以自貿試驗區『一區引領』,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邊境經濟合作區、綜合保稅區、互市貿易區、跨境經濟合作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境外園區『七區聯動』的協同發展格局,片區以佔全市4.34%的面積,集聚了71%的企業,貢獻了70%的稅收、65%的進出口,不僅成為擴大開放的『主陣地』,更成為經濟發展的『壓艙石』。
變化之二,樞紐功能得到新提昇。中歐班列、陸海聯運班列加頻加密開行,區內進出口商品達1400多個品種,進出口貨運量佔全省近80%。跨境電商『9610』和『1210』系統開通運行,肉類進口、中草藥落地加工試點等政策相繼落地,為打造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奠定了堅實基礎。
變化之三,改革創新取得新突破。復制推廣全國143項改革試點經驗,推出第一批21項制度創新案例,初步認定全國首創型11項,4個案例參評全國最佳實踐案例。深入落實邊境貿易創新發展意見,設立了全國首個中俄互市交易結算中心,開通了全國首個鐵路互貿交易市場,率先將互貿商品來源拓展至韓國、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累計完成交易額29.3億元。
變化之四,產業平臺邁向新層級。片區新簽約投資項目56個,投資額59.5億元。相繼啟動了中俄木材交易加工中心、集疏運物流產業園等一批重大平臺項目,建成了油脂、飼料加工等一批『頭』在境外、『尾』在境內的全產業鏈項目。木業規模以上企業,佔全省同行業的1/3,闊葉單板年產量佔國內70%,成為全國最大的供銷集散地。
變化之五,市場主體迸發新活力。出臺了促進片區經濟發展、優化營商環境、投資項目『承諾即開工』等一系列創新創業政策,實施了『艙單歸並』『無紙化通關』等通關便利化改革。啟動招商引資『百日會戰』,今年前8個月片區新增市場主體1938家(企業522家),其中8月當月新增市場主體580家,同比增長171%,彰顯了自貿區的制度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