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訥河200多種特色農產品閃亮線上綠博會
2020-09-07 10:01:5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文研 宮芮 姚建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綠博會訥河館直播現場。

  黑龍江日報9月7日訊 相聚綠博,合作發展。齊齊哈爾第二十屆綠博會通過雲展會形式,把各參展縣(市)區特色農產品展館搬到了線上。開幕當天,來自訥河市15個鄉鎮參展企業、合作社帶來的200多個品種特色農副產品走進直播間,與廣大網友見面。

  7大類50餘種農產品線上展出

  直播期間,本地盛產的赤松茸產品以及獲得金獎的有機『鴨鱟米』、被農業農村部授予名優新特農產品稱號的『橘紅心白菜』、『港進』牌綠色天然的無明礬粉絲等知名產品逐一亮相。直播中,特別受網友歡迎的是來自龍河鎮禹博田園綜合體的直立生菜、有機油菜、烏塌菜等有機蔬菜和礦泉乾豆腐。龍河鎮禹博田園綜合體負責人劉正洋告訴記者:『綠博會改為線上後,全國各地都能看到訥河特色農產品,也為我們帶來了更多的訂單,現在各家企業備貨充足,前期訂單已經開始發貨了!』

  據介紹,綠博會訥河線上展館共有港進食品、東北老三、北風糧食、笙得利、鑫盛祥等10家參展企業,展出7大類50餘種農副產品。在綠博會平臺線上參展同時,還依托『雲端訥謨爾』客戶端、抖音、快手等多個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本地農產品直播推介活動,形成了多平臺聯動、全渠道推廣的良好氛圍。

  綠色有機食品認證步伐加快

  近年來,訥河市實施『打生態牌,走綠色路』的發展戰略,以『生態、綠色、開發、共贏』為主題,傾力唱響『訥河食材,安全可靠』主旋律,推進綠色食品質量安全可持續、跨越式健康發展。通過全面構建綠色食品產業體系,著力擴大優質綠色農產品的市場影響力和社會知名度,綠色食品生產和銷售實現了『來源可溯、流向可追、質量可控、責任可查』的發展目標,綠色有機食品涵蓋『薯、豆、糖、米、菌、酒、雜糧、特菜』8大類近300個品種。先後被評為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市、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市、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與產品認證一體化試點市。

  綠色、有機食品認證步伐加快,標識逐步增加。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引導培育有一定規模發展潛力的企業申報綠色和有機產品認證。截至目前,全市綠色食品企業發展到29家,綠色標識數量達到70個,綠標企業、綠色標識的數量均居齊齊哈爾市第一位,有農業農村部中綠華夏有機認證食品企業1家,有機標識7個。

  傾力打造綠色有機產品品牌

  挖掘電商優勢,拓寬綠色有機農產品銷售渠道。全力推動實體經濟上網、虛擬市場落地,促進經濟轉型昇級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現有專業電子商務企業10戶,深度應用電子商務的傳統企業18戶,合作社46家。黑龍江雲端蜂巢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利用移動客戶端為載體,與上海『萌店APP』達成戰略合作,利用萌店三級分銷模式銷售訥河本地農產品。加快『互聯網+現代農業』建設步伐,傾力打造齊齊哈爾地區『互聯網+』綠色有機產品品牌,農產品電子商務,主要依托京東、淘寶、阿裡巴巴、齊齊哈爾『東北黑土』及訥河電子商務創客孵化園,整合、聚集『互聯網+農業』高標准示范基地的綠色有機產品和特色產品,重點打造『東北老三』品牌,實現規模銷售。

  綠色食品基地不斷標准化

  綠色食品標准化基地建設水平不斷提昇。訥河市現有綠色食品基地304.7萬畝,其中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基地260萬畝,包括大豆100萬畝,馬鈴薯80萬畝,玉米50萬畝,水稻30萬畝;自建基地44.7萬畝;物聯網覆蓋面積達到71萬畝。基地建設突出先進技術,廣泛應用耕作栽培、土壤改良、平衡施肥、病蟲害生物防控、綠色有機種植模式等新技術,水稻推廣抗逆品種+智能浸種催芽+旱育稀植的技術模式;大豆推廣110cm壟上三行、窄行密植、『壟三』栽培技術;馬鈴薯推廣80cm大壟密植、65cm小壟栽培技術,雜糧、蔬菜推廣綠色、有機栽培技術。

  『互聯網+種植業』高標准示范基地發展規模不斷壯大。培育『互聯網+種植業』高標准示范基地43家,落實面積28.17萬畝,其中綠色食品基地38個,面積27.13萬畝;有機食品基地4個,面積1600畝,歐盟有機標准基地1個,落實面積8750畝。每個示范基地對接一個有品牌、有標識的合作社,實行綠色有機食品標准化、規范化栽培,進一步加強物聯網+綠色有機標識認證+知名品牌+電商營銷深度融合。

  追溯體系建設工作全面展開。每個示范基地確定一個農技推廣專業技術人員,加強『三減』、綠色有機技術服務的跟蹤指導、田間管理監測,施用的化肥、農藥、除草劑嚴格管控,堅決保證生產全程達標。全市『互聯網+種植業』高標准示范基地全面實施環境保護、農業投入品、種植、產品包裝、儲運保鮮等技術標准,所有納入追溯體系管理的綠色農產品和有機食品必須在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全面遵循相對應的地方標准和行業標准。充分應用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追溯,向納入追溯的基地、企業、合作社發放田間生產記錄檔案記載本,將農產品生產經營過程信息進行動態采集,建立和規范信息采集和上傳制度,保障追溯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基地檔案實行數字化管理。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