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3日訊(記者 孫英鑫 周秘 葛金鑫 劉楠)在烏蘇裡江畔,有一座靜謐的邊境小城——饒河。頂著午後的綿綿細雨,記者在饒河縣鎮江村遇到了郭宏,他正在走訪一家企業。『用電方面還有啥困難沒,盡管和我說!』郭宏對這家企業負責人說。
作為國網黑龍江饒河縣電業局有限公司駐大通河鄉鎮江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的郭宏,從2017年5月來到鎮江村那一天起,就謀劃著怎樣纔能讓村裡的貧困戶盡快脫貧。『沒有扶貧產業不行,這家企業就是經過多個部門共同努力爭取過來的!』郭宏說。企業負責人張恩宇介紹,幾年來,扶貧工作隊給企業辦了很多實事,特意給他們架設了一條企業專用線路,解決了企業生產上的大難題。目前企業正處於試生產階段,正式投產後,可帶動周邊村屯的一大批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

『家家情況都不太一樣,鎮江村有4戶9口建卡立檔貧困戶,工作隊積極協調縣扶貧辦把他們的低保金提高到最高額度,定期送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實現了基本生活保障。』郭宏說。
此外,工作隊還將4戶貧困戶納入專業合作社,投入股金提昇合作社生產能力,確保年底穩定分紅,目前每年每戶能分到2000餘元。針對貧困戶的不同情況,他們還因人而異, 『私人訂制』幫扶計劃。
57歲的張忠玉曾是村裡的貧困戶,一家3口人僅靠家中的8畝口糧田維持生活,家裡的居住條件也很差。『工作隊了解我家情況後,來為我們刷了牆,打了新家具,還常來幫忙打掃衛生!』提起舒適的新居,張忠玉喜笑顏開。
2017年,工作隊又花費3000元為張忠玉家買了3只山羊讓其飼養。『羊遭了病我急得不行,只一個電話,郭書記就帶著獸醫來了』張忠玉告訴記者,工作隊今年又幫他家買了2頭豬、30只雞、8只鵝,不但教他飼養方法,連銷路也幫他找好了。
村民金寶庫和妻子都患病,獨生子在外地打工無力承擔高額治療費用。工作隊積極協調醫療部門加大救助力度,幫助其辦理醫療報銷事宜,並在金寶庫身體狀況好轉後,為其購置2000顆『刺老芽』苗,讓他種植。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村裡正在推行供電惠民惠企政策,降低扶貧項目用電成本,特殊時段對農業用電價格在居民電價基礎上每度電降低0.021元,農業排灌用電價格降低0.041元。這樣一來,農家取暖就可以不燒煤和木材,改用電取暖,既方便又環保。

幾年來,工作隊結合地域特點和鄉情村情量身定制扶貧方案,在項目扶貧中實施『黨建+』攻堅戰略,強化黨建引領作用,為村民提供創新技能培訓,提昇村民科技致富意識,提高脫貧技能本領。
如今的鎮江村,新修了水泥路面,進行電力改造,在村文化廣場安裝了6盞照明路燈,修繕了村內所有排水溝……村裡的基礎設施昇級,村容村貌變得整潔了,村民們的心裡也越來越敞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