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日報9月15日訊 田間地頭收割機開足馬力搶收水稻,米廠車間機器連軸運轉加工新米,電商平臺連線商家訂單銷售,物流快遞奔走四方把今年鮮米送上餐桌……
連日來,隨著金秋喜開『第一鐮』,泛著清甜米香的延壽鮮米,正被爭分奪秒地捧上全國各地的食客面前。
眼下,延壽縣加信鎮信合有機稻米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們迎來了一年當中最忙時節,他們全員出動,為今年的好收成打出一手漂亮的『鮮米牌』。
9月初,天高雲淡金秋送爽,一臺臺鮮艷的收割機點綴在綠油油的稻田裡,頃刻間,一排排的水稻變成黃橙橙的稻粒被運往加工廠。
信合合作社理事長姚宏亮說,這應該算是我省水稻今秋『第一鐮』,比去年還早10天。姚宏亮驕傲地說:『經過加工包裝,新米9月6日已經率先擺上餐桌。』
據了解,隨著食客消費意識的轉變,大米嘗鮮也逐漸成為一種時尚。『大米粒看上去新鮮、整裝、透明,聞起來清香,口感軟糯膠稠度高有嚼勁,送給親朋好友嘗嘗,有面子!』姚宏亮說,鮮米不僅能抓住食客的胃更能迎合吃新鮮米的心理,賣上個好價,消費者也能接受。
『我們從春天選種就開始籌劃,經過多次分析篩選,每年都會選出更加適合的早稻品種,利用我們自主研發的覆膜有機水稻栽培技術種植,還能提前成熟一周左右。』姚宏亮說,每個環節都得提前設計,包括機械能否進場、池子是否適合機械化作業等等。
『但是,我們「吆喝」開鐮鮮米,目的除了要個「開門紅」外,更重要的是延長銷售鏈條,把今年大米的銷售做好。』姚宏亮把開鐮鮮米作為每年大米銷售的『敲門磚』,『賺足吆喝,後續發力,纔是我們的真正目的。』
當今年信合合作社『第一鐮』收獲稻米50噸的信息一公布,網絡訂單『滿天飛』,近在周邊遠到海南省,幾天時間即售罄。
『現在稻子每斤能賣到一塊七毛五,比常規稻子能多賣上三毛錢,這樣算下來,十七八萬到手不成問題。刨去早收損失,基本比成米正常價多賣出不少。』姚宏亮算了筆小賬。
很快,『第一鐮』第二輪新稻米收割將達到1000畝,接近500噸。
信合合作社發展十餘年,擁有400多農戶,12000畝水稻田。姚宏亮說,這纔是我們的『老底兒』。『之前鮮米都是為了「賺吆喝」,把大量的新米賣好纔是真本事。』
『現在,部分銷售團隊人員剛剛飛到深圳,去參加網絡直播展銷會。』姚宏亮把這次展銷會視為2020年稻米銷售的一場戰役,希望通過這次宣傳銷售,將延壽鮮米和大米再次叫響南方市場。
同時,還有一支銷售團隊正在河南省推廣品牌。『家裡的網絡直播,一個人也能賣出鮮米幾十單。我們的老客戶、經銷商、微信圈、合作單位等,為了搶抓商機打造特色,也紛紛從鮮米入手,搶前抓早。20多個網絡平臺,20多個一線二線城市的銷售渠道,都能夠做到點對點直接發貨到終端客戶。』對此,姚宏亮充滿信心。
多年來,信合合作社利用鮮米闖市場嘗到了甜頭,在它的影響下,全縣稻米種植企業也紛紛打起了鮮米牌,延壽縣鮮米文章也是越做越大,新米產業成為全省龍頭。
19日,圍繞著稻米開展的『新米豐收節』將在延壽大地上演,這也是延壽縣推介地域品牌大米的良好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