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5日訊(陳丹華 田暢 記者 那鵬翔)幾年來,在齊齊哈爾市依安縣的農家小院、田間地頭、產業基地,總有這樣一群人的身影:
他們坐在老百姓炕頭上聊家常,一起乾農活,把這裡當成家;
他們夙興夜寐,風雨來、雪裡去,不說苦、不怨累;
他們對待貧困戶就像自己親人一般,幫助貧困戶創產業、謀出路……
他們,就是當地百姓口中所說的『像親人一樣的好乾部好哥們兒』——駐村扶貧工作隊。
依安縣共有駐村扶貧工作隊149個,其中省裡選派5個,市裡選派4個,縣裡選派45個,鄉鎮選派95個,實現了貧困村和非貧困村全覆蓋。
扶貧濟困解難題,砥礪前行創佳績。『過去我總是拿去痛片當成萬能藥,哪難受就吃點,也不知道自己有啥病,這些乾部來了以後給我量血壓,測血糖,纔知道自己血壓都185了,真的太危險了,這些孩子救了我的命啊!』提起駐村工作隊的乾部,中心鎮向陽村七屯的73歲的翟紀昌大爺淚灑衣襟。翟大爺口中的『這些孩子』就是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駐依安縣向陽村扶貧工作隊。自2017年精准扶貧工作全面開展,這支隊伍在這裡一待就是近4年,村裡無論是貧困戶還是非貧困戶家中,他們都去過,每一條鄉間小路也都布滿他們的足跡,這既出錢又出力的幫扶工作已經成為這些乾部的日常,他們創建黨日活動,制定村規民約,投資25餘萬元建設文化大院,親手繪制掃黑除惡、鄉村文化、紅色黨建等方面題材的特色文化牆,鄉村的文化生活氛圍也日益濃厚。
工作隊還發揮自身優勢,借助『智慧』醫院,落實分級診療,實現『四級聯動』。為幫扶村提供了1300餘人次的在線問診服務。組織百餘名專家來村開展義診30餘次,惠及村民2000餘人。省內首建了『3+@』即三級醫院+縣域醫共體的醫聯體模式,推進優質資源下沈,為縣鄉村建立綠色轉診通道,促進了分級診療。用曾經的貧困戶王克舉的話來說:『看好了病,撿了一條命,還求啥,共產黨培養出來的好乾部就是不一般,老百姓有福嘍!』
在依安縣像這樣的工作隊還有很多。雙陽鎮雙陽村也有一支這樣的隊伍,他們來自黑龍江省教育廳。2017年以來,在省教育廳大力支持下,工作隊協調相關單位為雙陽村爭取價值160多萬元的教學和辦公設備,用於鎮直學校和鎮村兩級技能培訓所需硬件建設。2017至2019年省教育廳從職業教育專項經費中立項撥款600萬元用於依安縣職業教育中心特色專業的發展建設,並在培訓上重點向貧困戶傾斜。2019年秋季,工作隊為鎮中心校協調50萬元操場改造資金和價值11萬元的辦公和學生生活設施。
為民情懷體現在工作中的點滴,辛勤的耕耘換來了滿園花朵。提起駐村工作隊,雙陽村的王碧雲看著操場上打球玩耍的孩子們這樣說道:『這中心校的操場,以前坑坑窪窪,下雨後到處積水,別說學生上操了,就是走路都費勁,現在好了,都是水泥路面,這些乾部為老百姓真心實意地做好事。』
精准扶貧工作開展幾年來,駐村工作隊乾部積極發揮黨員乾部引領作用,他們堅持日日入戶,宣傳醫療、教育、金融貸款政策3萬餘次,累計發放宣傳資料5萬餘份;幫助農戶調整種植結構7500餘畝,協調引進項目39個,爭取資金1300餘萬元;培養新型經營主體13個、致富帶頭人162名;健全完善『三會一課』等制度110餘項,黨員駐村乾部講黨課620餘次,開展『固定黨日』活動900餘次,培養入黨積極分子89名;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方面的困難7400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