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雙鴨山
搜 索
團山村:精彩嬗變山水間
2020-09-15 15:08:36 來源:東北網-雙鴨山日報  作者:李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15日訊 這裡有一口清泉,四季長流、無眠不休,村裡人都喜歡它的泉水,稱之為『不凍泉』。只是泉眼所在的山上泥濘難走,每遇雨雪天氣,人們只能望泉興嘆。直到有一天,黨員乾部們來了,在路上鋪上青石,栽下丁香,接好水管,建起涼亭,也為這裡的泉水帶來了新名字——『初心泉』。

  這就是嶺東區長勝鄉團山村,曾經的『薄弱村』。如今,跟『不凍泉』一起,全村上下都在經歷著一場深刻變革,墨守成規的陳規陋習正在悄然轉變,鄉村振興的政策春風在這裡遍地開花,結出累累碩果。

  心系群眾辦實事

  團山村黨支部樹立了『以村民利益為先,以為民服務為榮』的工作導向,對百姓關注的突出問題進行集中整治,徹底改變了『髒亂差』局面。

  村裡對殘垣斷壁進行集中清理,環境衛生日常保潔實行網格化管理。連續5年開展春季環境衛生整治活動,組織黨員義務撿拾白色垃圾、農藥、化肥瓶子近3萬個。

  如今,休息廣場建起來,太陽能路燈豎起來,花卉樹木栽起來,一件件關系民生的實事讓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看在眼裡,美在心裡,村民的生活、居住、出行、休閑娛樂有了很大改善,環境美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革除陋習樹新風

  『創建文明村,不僅需要漂亮的房屋、平坦的道路,更重要的是觀念的轉變,需要借助加快經濟發展改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同時,建立起一種與美麗鄉村相適應的思想文化觀念。』村第一書記艾麗這樣說。

  村風正、民風純。在村集體的組織下村民積極參加文藝演出、秧歌比賽等活動。村裡還制定了村規民約,通過開展相互監督,提高了村民素質。開展法治進村、文明創建等活動,讓村民樹立法律觀念,村裡做到無賭博、無盜竊、無迷信、無斗毆、無吸毒、無群體上訪案件。

  共同致富奔小康

  『經濟是形,文化是神,只有形神結合,纔能實現美麗鄉村的中國夢。』團山村『兩委』制定了『以經濟建設為基礎,以文明創建為最佳載體,全面提高村民物質生活,豐富村民精神生活,全面創建和諧文明的美麗鄉村』的工作思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組織全村乾部群眾投身到經濟建設中。

  建設柴胡套種小麥種植示范基地,當年為民增收30多萬元,富民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被省農業農村廳評為省級示范合作社,獎勵扶持資金20萬元。建設光伏示范村,由企業墊資,在符合安裝條件的村民家院落安裝5000瓦光伏電站。每年村民平均收入3000元左右,2019年光伏發電項目實現創收22萬元。引進小龍蝦養殖,申請中央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50萬元,並結合民宿休閑游,增加了垂釣、餐飲等戶外休閑娛樂項目,項目建成正式投產後,預計每年至少可為集體增收5萬餘元。

  伴著『初心泉』的汩汩流動,團山村正在發生從『薄弱村』到『示范村』的精彩蛻變,這裡的村民也在文明村風的指引下,經歷著生活的巨變,感受著鄉村振興帶來的可喜變化。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