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搜 索
讓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融入小區百姓生活
2020-09-15 15:47:00 來源:文明龍江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編者按:2020年是全國和全省宣傳工作創新年。按照中宣部有關工作部署,為做好《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宣傳貫徹,總結推廣近年來各地各系統公民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經驗做法,展示創新成果成效,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組織開展了公民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創新案例征集活動。即日起,將陸續刊登各地各系統優秀創新工作案例。

  讓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融入小區百姓生活———以北安市打造新時代文明示范小區為例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任務要求,其根本目的就是不斷提昇公民道德素養,進而不斷提高社會文明程度。道德建設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等,這些優秀的品德引領著我們的生活、工作向好向善,也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溫暖而美好。可如何將公民道德建設落實、落小、落細,融入百姓點滴生活,從而達到教育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目的呢?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課題。

  北安市和平街道轄區地處北安市中心區域,是市域內居住人口密集、商業業態發達、機關事業單位眾多的核心區域。但也存在著新舊小區交織老舊小區較多、基礎設施不斷老化改造難度大、人員流動性大不便管理等現實問題,給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帶來了新難點。

  近年來,北安市委將和平街道納入到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的試點,在持續深入推進『德潤北安』建設,全力打造『志願之城』的總體思路下,以《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根本遵循,主動聚焦居民關心和關注的熱點和難點,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有效載體,進一步統籌轄區各機關事業單位的公共資源,將傳統文化、紅色精神、核心價值觀、志願精神等內容融入小區建設,讓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走進小區、走進樓道、走進百姓生活,通過『三區一站』的建設,紓解了居民心理的難點,打通了基層治理機制的堵點,提昇了居民小區生活的幸福點,為提昇公民道德建設,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機制創新,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一)注重載體創新,讓道德建設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北安市委按照打造『紅色歷史文化名城』的總體目標,自2018年起組成專班,深入社區、居民小區進行多次調研,提出在小區開展『德潤北安』教育三進活動(傳統文化進巷道、進小區、進樓道)的工作思路。2018年在和平街道祥瑞家園打造了北安市第一個以展示北安紅色歷史文化為主題的紅色教育示范小區,通過五幅大型主題圖版和八個樓道的主題文化,圖文並茂地將北安的紅色歷史文化展現在小區居民的面前,小區居民每日在小區內行走,仿佛穿越北安市的歷史,暢游在紅色記憶的長河中,品讀北安的每一個紅色故事、紅色基因。祥瑞家園紅色示范小區實現了『德潤北安』三進活動的良好開端。當年,和平街道還重點打造了恆運家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示范小區,在近300米的小區巷道兩側通過幾百張圖片展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要義和儒學中"仁、義、禮、智、信"等精髓思想,讓中華傳統思想精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讓小區巷道成為育人樹德的文化陣地。2019年建成的麗水華庭家風家訓示范小區真正實現了中華傳統文化進入小區、進入樓道、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小區內建有三幅大型牆板展示了古代和紅色家訓家書經典,22個樓道展示了傳統八德的思想精髓、人物典故、道德楷模等,通過古文解析、名人傳記讓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經典呈現給小區居民,小區居民在日常的生活中便感受到傳統思想的熏陶。2020年又籌資建設80平米新時代文明實踐驛站,居民走進驛站可以讀書、看報、休息、下棋,讓文明行為成為一種新時尚。四大道德教育陣地的建設,為新時期街道社區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最後一公裡』探索出了新路徑;在推動小區建設更加注重品質、品味,提高居民道德素養,促進小區更加和諧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一位資深的學術界人士參觀麗水華庭家風家訓示范小區時說:『將國學經典文化植入小區的教育模式,北安是首例,既提昇小區的品位,又讓小區居民時時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洗禮,是一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教育』。2018年延安采風團來北安采風期間,參觀祥瑞紅色小區後,一位延安的作家說:『距延安幾千公裡的北國邊疆重鎮北安,將紅色基因的傳承教育融入小區,真正將紅色教育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讓我們沒有想到』。

  (二)注重實踐探索,讓道德建設融入基層治理

  為進一步將小區道德建設的教育功能向居民參與文明實踐的能動性轉化,相繼在祥瑞家園、麗水華庭等多個小區推行『紅色物業』試點、『2+1』志願幫扶等特色載體,通過在小區居民的黨員中建立黨小組、推行黨員樓長、實行小區事務黨員議事制度,將小區中的25位獨居傷殘老人分別與25名醫護人員、25名機關乾部黨員建立了『2+1』長期結對幫扶機制,每月開展醫療諮詢、生活物品采購等志願幫扶活動,並形成制度化、常態化。定期開展居民議事會、小區消夏晚會、好鄰居評選等活動,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教育引導作用,在小區居民中形成崇德向善、鄰裡和睦的良好小區風氣。小區內還設立好人榜,定期將北安市域內的『身邊好人』『三好家庭』、道德模范等事跡進行公布,用身邊人教育小區居民,小區居民師雲山、吳俊甫、景曉華等事跡通過好人榜的公布,讓每一個小區居民體會到好人就在身邊。通過文明示范小區的建設,在小區居民中匯聚了共築和諧的正能量,同時依托紅色文化、傳統文化的引領,帶動了『紅色物業』『2+1』志願幫扶等特色活動的開展,並與道德建設相互融合,共同推動小區治理更加融合,同時也極大地改善了業主與物業公司之間的關系,小區的文化建設推動了小區保潔、設施完善的提檔昇級,也熏陶著每一個業主愛護環境,自覺自律成為居民的常態。文明示范小區的業主滿意度,物業繳費率均高於全市平均值。祥瑞物業公司經理趙忠說:『自從小區建成紅色文化示范小區,物業費比以往好收多啦,小區沒有亂貼亂畫、亂倒垃圾的,連小孩子都知道愛護環境、愛惜公共設施,房價都跟著提高啦!』

  (三)注重資源整合,讓道德建設融入全民共建

  在四大示范教育基地打造過程中,北安市和平街道黨工委緊緊圍繞市委的工作目標,依托黨組織的引領作用,走出了一條共建共享的實踐路徑。一是建設資金多元投入。四大示范教育基地累計投資近50萬元,為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街道嘗試通過共建共享、企業贊助、物資合建等多種方式,先後引入旺客來、人民醫院、人壽保險等企事業的贊助,緩解資金不足的難題。通過召開轄區協調會、溝通會,共組織財政局、稅務局、衛健局等11家駐區單位參與共建之中,文明示范小區建成後納入共建單位開展主題黨日、廉政德育教育的活動陣地,既實現了文明示范小區的共建,又達到建設成果的共享。三年來,先後有百餘家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及省內外各界人士到小區開展各類主題黨日、教育活動、參觀調研等近500場次,受教育人員達5萬多人。二是建設過程多方參與。四大示范教育基地建設實現了街道組織牽頭,多部門共同參與,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工作模式。每個文明示范小區在建設過程中,無論是主題的確定,內容的甄選,還是版面的設計,文字校正,北安市委宣傳部多次召開市文明辦、市文聯、市文體廣局等多個部門參加的協調會、征求意見會,制定方案、研究內容、選擇素材、查找材料,多方聯動,力求展示的內容豐富多彩,數據真實可靠。三是建設關鍵賢人助力。為全面展示北安的歷史,年近九旬高齡的李景賢老人不僅提供並查閱了本人撰寫的十餘本書籍,還提供了大量電子手稿和珍貴照片,還原了北安這方熱土培養的傑出人纔的成長歷程,讓小區居民重溫北安人驕傲的歷史。更加難得的是祥瑞、麗水華庭兩個小區的居民在日常品讀中共挑出錯別字四處,標點符號五處,真正實現了文明示范小區創建全民共同參與的初衷和目標。

  (一)市委高站位的頂層設計,是推動公民道德建設落實落小落細的前提條件

  北安市緊緊圍繞『傳承紅色基因,打造紅色歷史文化名城』『弘揚志願精神,打造志願之城』等創建目標,持續多年推進文明示范小區建設工作,特別是北安創建國家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以來,市委主要領導多次深入基層調研,多次主持召開常委會、推進會,明確目標、壓實責任,為開展示范小區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增強了推進工作的信心和底氣,激發了全市乾部想乾事、乾成事的謀事乾事激情。

  (二)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是推動公民道德建設落實落小落細的根本遵循

  通過道德教育示范小區的建設,可以充分證明,實施推進任何一項工作,只要是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就能得到居民的歡迎、認可和支持,纔能推動該工作可持續發展,最終最大化的惠及人民群眾。兩年多來,通過『三區一站』的建設,在全市形成了『做文明北安人,建品質北安城』的濃厚氛圍,『三區一站』所在的居民小區不僅實現了小區整體環境的提昇,而且湧現出了師雲山、張尊華等十餘位龍江好人、北安好人群體,小區的矛盾糾紛、信訪總量較2017年下降了80%以上,鄰裡和諧已成為小區的新風尚。麗水華庭小區居民孫憲海說:『在我們小區,既能知道我國的傳統文化,又能學到好的家風,以身邊好人為榜樣,教育子女。在北安生活在這樣的小區,我很自豪,也喜歡這樣的小區』。

  (三)尊重基層首創精神,是推動公民道德建設落實落小落細的關鍵所在

  北安和平街道黨工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能夠集合班子整體智慧和力量,並廣泛發動乾部群眾積極參與,創造性抓好公民道德建設的落實。在文明示范小區建設過程中,堅持問題導向和從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充分征求轄區居民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街道社區乾部探索出將公民道德建設與傳統文化、紅色歷史相結合,讓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將文化基地建設與社區治理體制創新有機融合,讓基地建設更有生命力的總體思路,並通過將相關內容植入巷道、小區、樓道等最接地氣的方式來呈現,真正將公民道德建設融入百姓生活。

  (四)整合資源共建共享,是推動公民道德建設落實落小落細的有力保障

  通過街道黨工委的牽頭組織發動,各轄區單位積極響應,全面整合了社會資源,形成了工作合力,共同解決了建設過程中的資金不足、材料收集難等一系列難題,從而保障文明示范小區的成功打造。

責任編輯:強銳

【專題】道德建設工作創新案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