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5日訊(記者 遲亦達 鄭通 劉星馳)秋日的午後,當記者一行走進延壽縣延河鎮新華村的粉條加工廠時,機器的轟鳴聲中,一個身著白襯衫的『精神小伙兒』正和工人一起查看晾曬的粉條。千萬縷半透明的『銀條』簌簌落落的搭在晾曬棚內的杆子上,隨著微風輕輕搖晃,如銀色的瀑布一般。

這位『精神小伙兒』叫徐文輝,是延壽縣延河鎮新華村的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們都說,別看80後的徐書記歲數不大,腦袋瓜子靈,實乾!
『土豆加工成粉條後,利潤能翻幾倍!我們是從2012年開始乾的。』徐文輝告訴記者,那時他發現不少鄉親在自家庭院種土豆,但光靠賣土豆賺不了幾個錢。想要賣上好價兒,就得搞深加工。在他的倡導和支持下,村民們成立新華村馬鈴薯加工合作社,引進設備,建起了粉條加工廠。

經過幾年的建設發展,如今的粉條加工廠佔地約3000平方米,年產3萬斤粉條,每斤大約能賣到12塊錢。
記者從晾曬棚走到加工車間,一個身穿迷彩服、個頭不高的老漢正在調試機器。『我叫王鳳海,2017年到這兒,剛乾一年就脫貧了!』他激動地說道,『8、9月份忙的時候,一天就給俺開150塊錢,不比你們城裡人掙得少吧?』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新華村44戶貧困戶已於2019年全部脫貧,人均收入達到了7000元。除了粉條加工廠,村裡還有幾項很有拉動力的扶貧產業。2018年,新華村利用扶貧項目資金建成了300千瓦的光伏發電產業,2019年投入使用。今年新華村光伏產業分紅帶動貧困戶34戶,每戶分紅1500元;鎮裡農機合作社收益分紅覆蓋所有貧困戶,每戶分紅400元;馬鈴薯種植優惠政策惠及貧困戶18戶,每戶提供租大棚費用300元,並免費提供化肥種子。
產業扶貧搞得如此有聲有色,得益於各級政府的扶貧力度空前,更離不開村兩委扶貧工作的思路清晰,腳踏實地。
村民們說,有了『主心骨『,大家只管跟著乾,錯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