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搜 索
全省開展『德禮滿龍江』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案例
2020-09-16 09:29:00 來源:文明龍江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編者按:

  2020年是全國和全省宣傳工作創新年。按照中宣部有關工作部署,為做好《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宣傳貫徹,總結推廣近年來各地各系統公民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經驗做法,展示創新成果成效,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組織開展了公民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創新案例征集活動。即日起,將陸續刊登各地各系統優秀創新工作案例。

  讓道德之光撒滿龍江大地——全省開展『德禮滿龍江』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案例

  春風化雨、澤潤人心。近年來,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為深入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全面啟動『德禮滿龍江』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聚焦道德主題,創新形式,注重實效,通過拓展『三個渠道』、打造『三張名片』、把握『三個環節』、鮮明『三個導向』,進一步加強教育引導、弘揚傳統美德、推動實踐養成、完善制度建設,全省公民道德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5年來,各地累計開展各級道德典型評選表彰宣傳活動500多場次、選樹各級各類道德典型3.5萬多人,組織各級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校園開展道德禮儀知識培訓和講座1萬多場(次),覆蓋乾部群眾300多萬人。承辦全國道德講堂華北東北片區座談會,承辦第五屆全國道德模范故事匯赴基層巡演活動、中國好人榜2016年8月入選名單發布儀式,全國3800多萬網民參與網上互動,弘揚了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各地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刊播文明禮儀、道德建設等方面的公益廣告40萬餘次,在車站、廣場、公園和建築工地圍擋圍牆、地標建築、LED大屏幕、公交站廊等設立文明禮儀宣傳牌、『遵德守禮』提示牌30多萬塊,全省上下形成了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良好社會氛圍。

  (一)拓展『三個渠道』,強化道德教育引導

  拓展全方位呈現渠道,營造社會氛圍。按照省統籌、市(地)設計、縣(市、區)實施的思路,抓好道德主題公益宣傳,著力營造感知、感悟氛圍。全省上下多管齊下、多方聯動、多輪驅動,在城區街道、廣場、繁華商業區設置道德主題公益廣告。各市(地)按照結合城市功能完善,突出思想道德內涵、營造立體化生活場景的要求,采取亭廓植入、碑雕鑲入、漫畫映入等措施,打造了一批具有強烈導向性、衝擊力的道德主題公園、主題廣場、主題街路。省內百餘家媒體矩陣集成,合力推進,集體發聲,開闢專題專欄、設立微信公眾號、增設專刊頁面等形式,廣泛開展『講文明樹新風』『圖說我們的價值觀』『夢娃』視頻等系列主題宣傳。哈爾濱市阿城版畫『中國夢』系列公益廣告70餘幅納入全國通稿庫,部分版畫作品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大屏幕上滾動展出。

  拓展分眾化施教渠道,深化理解認同。著眼改變單一的『大水漫灌』教育方式,區分不同對象實施『精准滴灌』,使道德教育春風化雨,潤入心田。針對青少年,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結合學生們接受特點,把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幫助扣好成長成纔的『第一粒扣子』。2020年5月份,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利用復學第一課時機,省委宣傳部聯合省委網信辦、省教育廳、團省委、黑龍江廣播電視臺策劃推出『時代新人說—對話戰「疫」英雄』愛國主義思政課融媒體直播活動,全省500多萬大中小學師生收聽收看了這堂線上思政大課,全網播放量突破2000萬。針對黨員乾部,加強黨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引導黨員乾部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以身體力行的強大人格力量感染群眾、引領群眾。2019年9月,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期間,組織開展『不忘初心、志願同行』主題志願服務實踐活動,引導黨員乾部和志願者在踐行初心使命中爭做愛心公益的傳承者、振興發展的踐行者、新風正氣的弘揚者。全省累計開展不忘初心志願服務活動1.4萬餘次,參與人數達到64萬餘人次。針對企業職工,加強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教育,引導職工爭做國家好公民、崗位好職工、家庭好角色。連續組織開展11屆全省職工職業道德建設『雙十佳』評選活動,共評選表彰省級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十佳』標兵單位110個、『十佳』標兵個人110個。

  拓展多元化示范渠道,搞好典型引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注意總結典型,及時起示范推動作用。廣泛推薦評選典型,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推選機制,自下而上層層開展評選;與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黑龍江廣播電視臺等新聞機構建立典型信息交換機制,利用媒體記者第一時間從龍江振興發展實踐中發掘先進典型;開設網絡推薦平臺、開通熱線電話和郵寄地址征集典型線索,讓各層級好人好事充分湧現。廣泛宣傳推介典型,省市新聞媒體常態化開設專欄專刊,定期推出相關報道,不斷擴大社會知曉度。黑龍江文明網、『文明龍江』微信公眾號長期設立『龍江好人』、道德模范宣傳展示專題,東北網建立黑龍江重大典型庫—龍江群英榜,收入包括國家和省級2個層級10個類別(國家:人民楷模、時代楷模、最美奮斗者、『感動中國』人物,省級:龍江楷模、龍江最美人物、抗疫英雄譜、脫貧攻堅奮斗者、『感動龍江』年度人物)道德典型,正打造成為全省先進典型『網絡展覽館』。各地建立一大批好人牆、功德榜、好人長廊、好人公益廣告牌、善行義舉榜等,這些宣傳融入人們日常生活,隨處可見,隨時可見。廣泛幫扶禮遇典型,舉辦『龍江好人榜發布·道德模范現場交流』活動,召開學習宣傳道德模范座談會,制定《黑龍江省道德模范禮遇幫扶辦法》《感動龍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章程》等政策文件,累計投入數十萬元幫扶生活困難的道德模范,累計向『感動人物』發放獎金260餘萬元,樹立了『好人好報、德者有得』的價值取向。

  (二)打造『三張名片』,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擦亮優秀傳統文化名片。堅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培育社會主義道德的基礎工程、源頭工程來抓。在活動中,全省各地大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六進』工作,組織開展國學知識講座、經典劇目展播等活動,展示傳播『和、孝、德、禮』等優秀傳統文化,廣泛開展『與經典文化同行,與聖賢先哲為友』『親子讀書共成長、經典文化進家庭』和『書香家庭』評選活動,引導人們在傳承中啟迪人生,教化成習。發揮國民教育在文化傳承創新中的基礎作用,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編印《中華經典選編》,在中小學校廣泛開展中華經典誦讀,使學生以雅言傳承文明,以經典浸潤心靈。充分利用『我們的節日』活動載體,以『春節之慶、清明之恩、端午之憶、中秋之圓、重陽之孝』為主題,廣泛開展秧歌匯演、清明綠色公祭、端午龍舟賽、七夕鵲橋會、中秋誦讀、重陽敬老等活動,推動孝敬、誠信、和諧等文化基因不斷發揚光大。

  高揚龍江優秀精神名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時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以省委文件印發《關於新時代深入學習和弘揚『四大精神』的決定》,舉辦省委深入學習弘揚『四大精神』座談會、事跡報告會,編撰出版《黑龍江優秀精神資源讀本》《東北抗日烈士傳》等系列叢書,拍攝《鐵人王進喜》《松花江上》等優秀影視作品,教育引導人們銘記歷史、淨化心靈、提昇覺悟。在全省組織開展『弘揚核心價值觀·傳承龍江優秀精神』『龍江優秀精神尋訪』、市地委書記訪談等活動,用龍江優秀精神提振士氣、鼓舞斗志。以『英雄足跡尋訪』為主題,組織廣大乾部群眾到鐵人紀念館、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北大荒博物館、東北烈士紀念館、馬永順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學習。組織開展『重走抗聯路』『石油魂』宣講、『尋根北大荒』『老會戰、老知青』作報告等活動,發揚優良傳統,傳承紅色基因。

  做活群眾性文化建設名片。堅持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陶冶人們思想道德情操,豐富人們精神生活,提昇人們思想覺悟。按照保留鄉土文化『底色』、突出核心價值觀『主色』、體現鮮明時代『特色』的要求,廣泛開展『金色田野』『城市之光』『黑龍江之冬』『歡樂校園』等群眾文化活動,在文化娛樂中使道德教育走進社區、企業、校園、鄉鎮和農村文化大院。制作推出『德V天下·美在龍江』微電影、道德模范主題沙畫展,創排廣播劇《趙永祿》、道德小戲《你是最美的老師》,編輯出版《圖說道德模范》《龍江好故事》口袋書,利用望奎皮影、蘭西掛錢、海倫剪紙、慶安版畫等傳統民俗藝術,創作出既『接地氣』又『聚人氣』的道德主題優秀作品,使人們在品味藝術中受到感悟、獲得啟迪。

  (三)狠抓『三個環節』,推進道德實踐養成

  狠抓活動貫穿,引導人們在參與中提昇思想境界。以活動為抓手,推動公民道德建設貫穿生產生活全過程,引導人們在活動中轉化提昇。利用『3·5』學雷鋒志願服務日、『3·15』消費者權益日、『6·5』世界環境保護日、『9·20』公民道德建設宣傳日、七夕節、重陽節等節慶時機,在全省廣泛組織開展志願服務、宣傳展示、專題講座、座談交流、文體娛樂等活動,積極弘揚志願服務精神、倡導誠信環保理念、傳承孝道傳統美德,調動人們參加到活動中來。大慶市全民傳唱『幸福謠』、牡丹江市『六項引領』活動、雞西市『五心』實踐活動、大慶油田『石油魂』宣講活動等一批鮮活載體,推動人們在參與中實踐養成。將公民道德建設情況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測評考核體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引導人們在開展各類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提昇思想道德內涵。

  狠抓崗位結合,引導人們在工作中踐行職業道德。堅持把崗位作為踐行道德實踐的基本載體和有效平臺。省委宣傳部聯合省直機關工委、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等部門,在全省各行各業、窗口單位開展『創服務品牌·優發展環境』主題創建活動。全省各行業窗口單位結合行業特色,積極推行『四零服務』(服務受理零推諉、服務方式零距離、服務質量零差錯、服務結果零投訴)承諾,不斷加強職業道德、創新服務方式、履行社會責任,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提高服務質量、展示文明風采。省文明委共評選推出哈爾濱太平機場海關等100個省級文明窗口標兵、黑龍江省圖書館少年兒童服務部等200個省級文明窗口,引領帶動各行業各戰線以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為切入點,廣泛開展系列崗位實踐活動,樹立了『全員服務』『人人都是服務隊員』理念。

  狠抓社會融入,引導人們在細微中養成文明習慣。堅持把道德建設融入生產生活作為關鍵環節來抓,在全省廣泛開展『三講一樹』(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樹新風)活動,利用遍布全省各級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校園的11000多個道德講堂,組織開展道德模范巡講、公益科普講座等活動,積極傳導正確價值取向,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組織開展『文明健康·有你有我』主題活動,全省各地志願者深入城市社區、鄉鎮村屯積極宣傳衛生防疫知識,大力倡導『勤洗手、常通風、多鍛煉、控三高、拒野味、用公筷』等觀念,累計張貼宣傳板、宣傳畫10餘萬個,發放宣傳提示卡20餘萬份,教育引導人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鮮明『三個導向』,完善道德制度法規

  健全領導體系,強化機制導向。各級黨委政府把道德建設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納入黨委、政府議事日程,進一步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各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在全國率先建立星級志願者評選機制和年度嘉許機制,積極構建激勵回饋機制,在社保醫保、通訊網絡、交通出行、觀光旅游、就醫就業、餐飲購物等方面為志願者提供實實在在的優先優惠,激發全民參與志願服務的熱情。目前,全省注冊志願者達404.5萬人,志願服務時長5147萬小時,比去年同期增長37.8%,『有時間當志願者,有困難找志願者』已成為新的社會風尚。全國政協副主席盧展工在黑龍江調研時對黑龍江志願服務制度化工作給予高度肯定。

  完善政策措施,強化行為導向。發揮規則的約束作用,把道德建設要求細化為具體的行為信條,著力實現由『軟性要求』向『硬性規范』的轉變。制定《關於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實施意見》(黑政規〔2017〕5號),完善誠信餐飲、誠信商場、誠信物業、出租車誠信運營、誠信醫療等五類誠信制度,依托媒體開闢『誠信企業大看臺』『失信企業曝光臺』,強化了行業自律和個體行為約束。推動道德要求融入村規民約、市民公約、學生守則、行業規范、企業精神,制定出臺《關於移風易俗節儉辦婚喪喜慶事宜的暫行辦法》《紅白事簡辦新辦民約》,全省鄉村普遍成立了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紅白理事會等『四會』自治組織,農村陳規陋習得到有效遏制,不文明行為受到約束。

  推進入法入規,強化社會導向。先後頒布實施了《黑龍江省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護規定》《黑龍江志願服務條例》《黑龍江省遺體和眼角膜捐獻條例》《哈爾濱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彰顯相關法規對社會主流價值取向的激勵導向作用。制定出臺《黑龍江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廣泛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助老的傳統美德,教育引導人們從家庭做起從自身做起,在全社會掀起敬老、養老、助老活動熱潮。制定出臺《黑龍江省信用信息條例》,積極推進龍江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建設,健全公民和組織守法信用記錄,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激勵機制和違法懲戒機制,深入推進誠信龍江建設。

責任編輯:強銳

【專題】道德建設工作創新案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