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黑河
搜 索
坐在家裡炕頭上就能掙錢 ——孫吳縣清溪鄉漢麻產業助農脫貧致富
2020-09-16 14:26:44 來源:東北網-黑河日報  作者: 宮玉忠 孫美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16日訊 『編織一雙漢麻拖鞋能掙4元錢,前段時間技術不熟一天也就能編織十雙左右,現在熟了,一天能編織二十多雙鞋。』記者近日來到孫吳縣清溪鄉平頂村農民耿維英家中,她正坐在炕上編織漢麻拖鞋。耿維英從紙殼箱裡拿出了自己編織的幾十雙漢麻拖鞋,高興地說:『現在真好,鄉裡幫我們找了致富門路,坐在家裡炕頭上就能掙錢。』

  『為拓寬農民脫貧致富門路,清溪鄉依托平頂漢麻種植專業合作社,今年7月成立了麻潤麻編鞋業有限公司,用合作社自產的漢麻纖維編織漢麻拖鞋。』清溪鄉鄉長劉亮介紹說,年齡大點的農民婦女都能做點針線活,稍加培訓,就能熟練編織漢麻拖鞋,農閑時坐在家裡就能掙錢致富。

  漢麻拖鞋用平頂漢麻種植專業合作社自己生產的漢麻纖維及相關編織用具,以傳統手工工藝編織而成。漢麻拖鞋制作並不復雜。先將漢麻編成辮,然後將麻辮置於平案,立辮狀盤鞋底,盤成麻絲緊密的『千層底』,再用麻繩穿緊左右,固定鞋底;編織鉤針鉤出鞋面、鞋耳、鼻梁貫穿耐力麻繩,鞋即成。

  『很多村裡的婦女農閑時經常聚在我家一起編織拖鞋,說笑中就把錢掙了!』耿維英笑著說。

  『現在漢麻拖鞋試制成功了,下步主要是打開銷路,目前已與幾家單位簽訂了幾千雙的銷售訂單。等銷路打開了,組織全鄉婦女編織拖鞋,不失為農民脫貧致富的好門路。』清溪鄉黨委書記鄒曉龍介紹說。

  近年來,清溪鄉采取按照『龍頭+基地+農戶』產業化發展模式,發展漢麻種植加工產業,2015年成立了孫吳平頂漢麻種植專業合作社,帶領農民脫貧致富。該合作社當年種植漢麻2300畝,到今年漢麻種植規模達到了1萬畝。

  『漢麻產業的發展多途徑帶領農民致富。』鄒曉龍介紹說,農民種植的漢麻由合作社收購加工,不愁銷路,直接變現。土地流轉給了合作社,解放了勞動力,外出打工,或直接到合作社打工,又增加了一份收入。

  『合作社流轉了本村及附近村屯40多戶農民的土地6000多畝,每年打麻時三四十名農民到合作社打零工,平均每名農民收入在1萬元左右。』平頂漢麻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何海軍介紹說。

  平頂村農民吳起聲家裡的15公頃地都流轉給了合作社,常年在合作社打工。『我常年在合作社打工,合作社付給我工錢3萬元,每年打麻時,再乾些活,又能掙1萬多。』吳起聲介紹說。據了解,該合作社在發展漢麻種植加工產業的同時,積極參與扶貧工作,用工也優先僱用本村村民和貧困戶,並針對貧困戶致貧原因,因戶施策,制定符合貧困戶實際的幫扶措施,從提高貧困家庭勞動力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上下功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今年65歲的黃勇英老大娘是平頂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常年在合作社打零工。『我已在合作社打零工4年多了,主要給合作社做飯,每年收入在1萬元左右,依靠這份工作脫了貧,養活了自己。』黃勇英說。『這幾年累計得有200多農民到合作社打麻,光貧困戶就有30多人,支付工錢120多萬元。』何海軍介紹說。

  『我鄉的漢麻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已與沈陽北江麻業、浙江恩達集團合作生產漢麻襪子、漢麻毛巾、漢麻短褲、漢麻襯衫,並與黑龍江省農投集團黑河遠東國際等企業達成了銷售協議。』鄒曉龍對全鄉的漢麻產業發展充滿信心。

責任編輯:張廣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