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6日訊 (記者 王亮) 16日上午,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舉行記者見面會,由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作物專家通報臺風影響下的糧食生產情況。與會專家表示,2020年我省大豆總體是豐收年,預計可增產10%。但倒伏地塊大豆籽粒含水量較高,加大收獲脫粒難度並會對收獲品質造成一定影響,田間損失率也將增加。
今年我省大豆總體呈現,前期營養生長情況好,雖然6月經歷低溫,但雨水充沛,大豆總體生育進程提前,且平均株高較歷年高5-10cm。同時,生殖生長情況好,溫光適宜、雨水充足,大豆基部節間結莢率增加,平均主莖結莢節間達到14個,較歷年增加2個,莢數較歷年增加7-8個,粒數較歷年增加12-15個,且百粒重較常年增加1g。
『全省大豆整體表現苗全、苗齊、苗壯,是最近幾年來苗情最好的一年。』省農科院大豆所研究員吳俊江表示,全省大豆受倒伏影響較小,大豆植株相對較矮且莖稈纖維素含量較高莖稈強韌,幾乎沒有莖折倒伏,發生倒伏時為9月上旬,大豆鼓粒基本完成,對產量影響不大。
據悉,8月27日至9月8號,三次臺風登陸我省,造成部分縣市大豆傾斜,但全省大豆倒伏不重,大都是傾斜,一般距離地面30到60℃角,隨著串葉黃熟,豆粒脫水歸圓,大豆植株還會慢慢起來,部分晚熟品種、低窪地塊、積水較多地塊大豆受影響會大一些。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該廳針對今年大豆生產形勢,提出『排灌散?,促進根系恢復』『適時搶收』『人工分段收獲』『收獲時注重提昇品質』『晚熟品種要防霜』5個技術措施。其中,在人工分段收獲方面,對於倒伏嚴重地塊的小面積地塊,提倡人工收獲,人工收割後與作業方向成30℃角條鋪擺放,遇雨時可進行翻鋪晾曬。條鋪晾曬5-7天後,當子粒含水率降至15%時進行人工拾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