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6日訊(記者 孫英鑫)16日,『發現最美鐵路走進神州北極鐵路人』采訪組走進中國最北鐵路客運站——漠河站。漠河市素有『神州北極』的美譽,是中國氣溫最低地區之一,嚴寒期長,年平均氣溫在零下3.8℃,最低氣溫零下52.3℃,晝夜溫差大,有『一日四季』之說。

漠河站有5條專用線,主要以煤炭運輸為主。進入冬季,隨著百姓取暖用煤需求量的增大,漠河站的貨運運輸日趨繁忙,站內到發線運用緊張,編組線達到滿線,對每編組一列車的時間比平時都要多出2至3倍。
天氣寒冷,給調車作業增加了強度和難度。對去年剛分配到漠河站的調車員臧立東來講,一年的調車作業,最難熬、最難忍耐的不是調車作業的髒、累、險,而是冬季裡的寒冷。進入12月份,氣溫白天一般在零下36-38℃,晚上通常是零下40℃,那股冷能凍到骨頭裡。『從沒有想到漠河能這麼冷,冬天穿的再厚,也好象和光膀子一樣,就像掉進了冰箱裡』臧立東說,他從吉林長春來到漠河,感覺除了冷,還是冷。

今年疫情期間,漠河站煤炭運輸上量。夜班作業量多時,常常要從晚上6點接班,一直乾到次日凌晨3、4點鍾。去煤炭專用線送車時,走行近3公裡的距離,來回往返就需要2個多小時。專用線內有大坡道,機車牽引速度放慢,延長走行時間,在寒風凜凜的夜裡,臧立東站在機車前,迎著刺骨的寒風,瞭望領車人員的作業位置,並隨時注意信號顯示,嘴裡呼出的哈氣一會就凍在睫毛上凝結成白霜,一會兒就將眼睛封住,要時不時的用手攆開。
通往專用線的是個無人看守道口,也是煤炭運輸車必經之地。每次取送車輛時,都要停車上下,進行線路的檢查,對鋼軌輪緣槽內煤炭運輸車滾落的煤炭進行清理。冬季時,細小煤渣、煤炭有時會凍貼在鋼軌邊上,要仔細清除,防止煤炭包裹鋼軌在列車通過時造成脫線。
一個班一天一夜24小時的作業,臧立東回到工作室內吃飯、休息、換鞋停留的時間加起來都不超過5小時。他需要在運行的列車中進行瞭望、摘鉤、確認、聯掛,上百次扒車跳車、鑽進鑽出、彎腰站起,手指口述、呼喚應答、互保聯保,都要准確無誤、標准到位,不能有一絲的懈怠,一絲的放松。
黑龍江四季分明,擁有獨特的旅游生態資源,極具地域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觀,祖國第一縷陽光每天從東極撫遠昇起,一直北上點亮漠河『金雞之冠』。即日起與東北網一起,在抖音搜索話題#我的追光之旅,一起曬出黑龍江最美陽光,大美景色,為龍江打call。